高油价时代到来,我们该如何出行?

标签:
杂谈 |
随着美伊关系紧张升级,国际石油价格继续攀升。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今天(2月8日)起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00元。这是否预示这我们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廉价石油是否还会再临?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高油价时代不可逆转
有人认为目前的高油价纯粹是当前动荡的国际形势造成的,一旦国际形势平静下来,石油价格还会回落,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看看2005年以来我们石油价格的调整情况统计吧,2005年以来发改委共计25次调整石油价格,其中17次上涨,8次下跌,北京的93号汽油单价也有3.92元上升到7.85元。详细情况见下图: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新油田的发现与勘探却已经进入低谷,如下图所示,近几年石油勘探量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200亿吨左右,下降到30亿吨,事实说明地球上可勘探的石油储量已经越来越少了。
二、轨道交通是所有重要交通工具中唯一用电而不是用化石能源的,亟需大力发展
与飞机汽车不同,轨道交通是所有重要交通工具中唯一以电能而不是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动力的。与汽车飞机相比拥有明确的优势,人均能耗大大降低,日本通产省统计:1个人公里能耗,如果铁路是1,那么航空是4,汽车是6。同时在碳排放方面,铁路也拥有明显的优势,欧盟统计显示,欧盟27国交通运输产生的CO2来源分布:公路72%,其它26.4%,铁路只有1.6%(完成运量7-10%)。相对于公路和航空,铁路运输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
工业革命发生在200年前的英国,信息革命发生在30年前的美国。有人说影响世界的第三次革命就是能源革命。以低碳环保著称的轨道交通运输业将在这次能源革命中大有作为。
三、中国的轨道交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铁路里程已达10万公里左右,计划到2012年达到近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1.3万公里。但按中国单位国土面积和人均拥有铁路来计算,中国与发达国家比相差还很远,其发展空间还很大。中央制订的“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预计未来中国铁路装备发展的空间很大。
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很快,城市人口将上升到6.3亿,城市化水平将接近50%。世界主要大城市中,轨道交通运输占公交运量的50%以上,有些甚至达70%以上。巴黎1000万人口,轨道交通承担70%的公交运量。这一比例莫斯科市为55%,日本东京大都市圈高达86%。目前上海为35%,北京为50%。目前国家已累计批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为32座。但中国100万人口的城市有上百座。发展城轨交通潜力巨大。
欧洲、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制定高铁的发展计划。全球的轨道交通发展迎来新的春天。目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已经走过只能向国外提供中国标准的产品到逐步适应欧洲标准、美国标准产品的过程。具备了向世界提供包括欧洲标准在内的高速动车组的能力,并且正在着手中国标准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