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其昌与南北二宗说 ——读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笔记

(2017-07-23 12:47:48)

董其昌与南北二宗说

——读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笔记

 

画分南北二宗之说,为明莫是龙、陈眉公、董其昌等所创。三家之中,当以董为中坚。其言曰: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

    又曰: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二宗之时代范围,不仅限于明代,远溯唐宋元各朝,对于历代之画家画派,咸加以检讨及批评。自明末叶而后,南北宗便为画论中之专门名辞。清论者,沿习用之,三百余年,未尝有疑其定名之不当者。南北宗所包括之范围既如是之,人人心复如是之深,固不容吾人忽视,而亟宜有所论及也。

 

南北宗名辞之兴起

    画之分南北,实即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之争。吾人若究心画史,可知此不同阶级之势力,无时不在摩擦中,及至明代而特为刻露耳。故南北宗之名,至玄宰而成立,实非偶然也。

南宗为文人画家,南北宗之名辞,即为文人所创。推崇文人,如张爱宾所云“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冑,逸人高士”一类之言论,皆创立南北宗之远因。凡此为后世文人画家高傲自尊之口实。

南北宗于玄宰等创立之前,经有一度酝酿时期,可于正德嘉靖间画论著述中见之。都穆,前于玄宰约百年,《南濠文跋》中已有言曰:“古人作画,多尚细润,至北宋皆然。自马远与夏珪,始肆意水墨,行笔粗硬,不复师古,而画法几废。其时未为南北分宗,然马远、夏珪,即主持后日所谓之北宗者。

吾友启元白,撰《山水南北宗说考》一文,关于分宗学说之起派,结论:“莫、陈、董三氏,同时,同里,同好,著书立说,亦持同调,则南北宗说,谓为三人共倡者,亦无不可。”但愚以为三家之中,当以玄宰为中坚。

根据玄宰《画眼》中论顾仲方、云卿一节以为南北宗说,为莫氏所创。《画眼》曰:

吾郡顾仲方、莫云卿二君,皆工山水画。仲方专门名家,盖已有岁年。云卿一出,而南北顿渐,遂分二宗。然云卿题仲方小景,目以神逸,乃仲方向余敛衽云卿画置,有如其以诗句相标誉者。俯仰间,二君意气,可薄古人耳。

元白则以为文中“云卿一出,而南北顿渐,遂分二宗”数语,不过词章用典之例,当日禅学流行,遂有以禅家宗派比拟画家宗派之事。故谓为画派南北之说于晚明之证则可,执之以为莫氏创说之证,则不可。”

唯元白于文中复考证莫云卿《画说》之著者问题。据今日探讨所得,莫氏《画说》十六条,实出董手。此据一得,则无形中便将创南北宗说之重心,自云卿移至玄宰矣。

 

南北宗名辞之商榷

南北宗三字,不见唐代画史,揆诸事实,吾人仅能谓明人为唐人画派分宗,而不可谓唐代画家心目中,已有南北宗派之建树。是故南北宗之名辞是否合理,玄之见解有无偏执,其问颇有可议之处。

第一,  吾以为南北宗之名辞与画史画人毫无关系,乃附会释家之名辞而成者。

今试先解释佛教中之南北宗:

释家以达摩为禅宗第一祖,五传而至弘忍,弘忍有两大弟子,慧能、神秀。神秀唐武后召至都下,慧能住韶州。后各有传嗣,遂分南北二宗。

释华严宗有顿渐之说,顿教为利根上智,使其顿时解悟,立地修证。渐为中人而设,使其依次修行,以渐而进。佛宗,南顿而北渐,玄宰遂附会其,而定画宗之南北。方薰《山静居画论》所谓:“画分南北两宗,亦本禅宗南顿北渐之义,顿者根于性,渐者成于行也。”‘不知释家定南北宗之时,因其地域之异而名之,本未尝思其孰为顿而孰为渐。顿渐与南北,原无连带之关系。今玄宰画派亦有顿渐之不同,而名之曰南北,诚附会之甚矣。综其命名之不当,有以三点:

1、既曰分宗,当有共同之先师,如神秀、慧能,皆弘忍弟子。王维及李思训,未闻有同一之师承。本不同宗,亦无所谓分。

2、佛家之南北宗,因地而得名。神秀在都下,慧能在岭南,故曰南北。画家之分宗,与南北并无关系。画家既非南人北人,又何必以南北分其宗派乎?

3、佛家之南北宗,在当时已行成立,而画家之南北宗,至玄宰始创立。生于千百年后,而为干百年前之绘画妄定宗派,即无谬误,亦太好事。

玄宰之所以不惜附会禅宗之理由,全在遂一己好恶之念,文人画家,皆具上智,可一直人如来地。积劫方成菩萨之学,自不屑为之。加以佛家之南宗,日后非常繁盛,而北宗自神秀而后,渐趋沉寂,更毅然使玄宰强借南北宗之名辞,施之于画学。吾断言,假设佛家二宗,日后北盛南衰,玄宰定称摩诘为北宗之祖,而李思训为南宗之始。顿渐二字与南北之毫无关系,亦于此可见也。

第二,吾以为自画派言,成功之画家,向不为成法所囿,而时有变化。南北二画家面目有极相似处,就画之品格观,北宗所见长者,于南宗亦属可贵。

张青父曰:“董玄宰生平不喜马、夏画本;及观松泉图卷(马远所作),则又赏其清劲,为之敛衽赞赏,不能自己。”上文载《清河书画舫》,青父与玄宰同时,此等议论,玄宰不肯著之纸墨,是以后人辑录画籍中,无从得见。玄宰所赞赏之清劲,为马、夏之特色,然清劲于文人画中,岂不足珍贵之品格乎?

玄宰所谓之北宗画家时有肖似南宗之作品。南宗画家,如赵吴兴、文衡山,自亦时有肖似北宗之作品。元朗称文曰“利而兼行”,尚无语病,必如玄宰之严格划分,曰某为南宗,某为北宗,牵强之病,知其不获免也。

第三,吾以为玄宰所谓北宗画家,各具特长,大可为后人取法,不当对其优点一律抹杀,绝口不谈,以北宗二字了之,足证玄宰不唯门户之成见太深,且无学者宏豁之气度。

玄宰创立南北宗,其动机在奠文人,抑工匠,其对于北宗如是苛刻,攻击不遗余力,与明代画家势力之消长,流派之演变,大有关系。其于绘画影响之巨,有甚于前代任何画论家。凡此皆有一论之必要也。

王世襄说:“我们是亲戚“(1988年在中央文史研究馆,王曾对我的母亲冯忠莲这样说。此话不知从何说起,或是指王世襄是金北楼先生的妻弟,而陈少梅是金北楼的关门弟子)。读王世襄的《中国画论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陈少梅的绘画思想

    玄宰官至礼部尚书,书画之名,早驰宇内,学者仰望,俨然泰山北斗之尊。自玄宰创画有南北宗唐时始分之说,三百余年画坛尽属南宗天下。

    王麓台(“清初画圣”。与王石谷、王园照、王时敏合称山水画“四王”,)《题画录》以“元气磅礴”及“刻画精细”为二宗之判,是不啻就画中之神趣,为南北二宗树立定义。方薰(清画家,诗、书、画并妙,写生尤工)《山静居画论》有“书画贵有奇气,不在形迹间尚奇,此南宗义也”之论。王谔(明代画家,师南宋马远,被孝宗称为“当代马远”。)亦谓:“写山水之神者,即是雅笔,即是南宗”,咸与麓台所见相近。

    恽南田(山水画与“四王”,王石谷、王园照、王时敏、王麓台、吴历合称“四王吴恽”,为“清六家”,是常州画派开山祖师,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对明末清初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被尊为写生正派)《欧香馆画跋》曰:“画无笔墨,不可以言画。自文沈创兴,遗落笔墨,而笔墨之法亡。云间崛起,研精笔墨,而笔墨之法亦亡。何则,衍其流者忘其故,渐靡滥觞指水源头很小刚可从酒杯溢出,不可使之矣。”研精笔墨,何以笔墨之法反亡?衍其流者忘其故,渐靡滥觞!

    陈撰(清朝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画家、诗人、文学家、收藏家)《玉儿山房画外录》记恽香山画跋一则曰:“南北派虽不同而致,各可取而化。故予于马夏辈,也偶变而为之,譬如南北道路,俱可入长安,只是不走错路可耳。”

王世襄曰:恽香山“不走错路”一语,极可玩味,画北宗而沾染其粗犷习气,便是走错路径。然南宗又何尝无误人之歧途?纤弱甜软,也非识者所取。

渲染之法,墨重于笔,钩砍之法,笔重于墨。用笔难于用墨,故北宗难于南宗,设画者善于用墨渲染,而更兼精用笔钩砍之法,必能超越一般南宗画家之上。

李乾斋(清画家)说“北宗一举手即有法律,稍觉疏忽,不免遗讥。故重南宗者非轻北宗也,正畏其难耳。约略举之,如山无险境,树无节疤,皴无斧劈,人无眉目,由淡及浓,可改可救,赭石螺青,只稍轻用,枝尖而不劲,水平而不波,云渍而不钩,屋朴而不华,用笔贵藏而不贵露,皆南宗较便也。”

王世襄按:侃侃而言,尤率直可喜。清代千百画家中,如此坦白者吾只得一乾斋,又不禁为深自隐讳者长叹息矣。

父亲在《春山图》题画上曰:“曾在沪读见恽南田春山图,清逸之气浸人肌骨,展玩既久,飘然欲仙,十余年不能暂忘也,此幅以郭河阳手法拟南田气韵,亦颇有相合之处。”可见父亲曾学习恽南田的笔法。

恽南田,清初画坛领袖,王石谷、王园照、王时敏、王麓台、吴历、恽南田,称“四王吴恽”为清六家,因“恽南田故去较早,比四王是短寿的”,所以吴云心先生《忆陈少梅》(发表在19821020日天津日报)说:“恽的作品,清逸俊雅,风格不同于四王。后之论者,往往左南田而右石谷…..我们今日论陈少梅,似乎也有同感!”

近段时间翻阅父母亲留下的画稿,王世襄先生《中国画论研究》引用恽南田《欧香馆画跋》的一段话常浮现眼前。恽南田曰:“画无笔墨,不可以言画。自文沈创兴,遗落笔墨,而笔墨之法亡。云间崛起,研精笔墨,而笔墨之法亦亡。何则,衍其流者忘其故,渐靡滥觞指水源头很小刚可从酒杯溢出,不可使之矣。

研精笔墨,何以笔墨之法反亡?衍其流者忘其故,渐靡滥觞!不可使之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