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四季读诗(8)|叶嘉莹编

(2025-01-02 11:04:21)
标签:

转载

分类: 诗词
[转载]四季读诗(8)|叶嘉莹编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评注】
外弟,即表弟。
这首诗写乍逢战乱之中离散的亲人,互道姓名之后方才发觉本是至亲,当真是悲欣交集,然而聚短离长,不知何时再能相见。颔联直叙其事,把这种特殊的场景写得如在目前,读之几令人泪下。尾联不着一“别”字,却道尽了对表弟前路漫漫的关切和人生聚散无常的感伤,表达的是与杜甫“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相近的情感。

《虞美人》清·蒋春霖
水晶帘卷澄浓雾。夜静凉生树。病来身似瘦梧桐。觉道一枝一叶怕秋风。  
银潢何日销兵气。剑指寒星碎。遥凭南斗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
【评注】
银潢,银河。
蒋春霖生当晚清,目睹鸦片战争等乱局,忧国伤世之作很多。这首词以秋季为背景,写他身经战乱之后漂泊南方的感受。
“银潢”二句感慨愤激,有金石之音。杜甫诗云“每依北斗望京华”,词人亦有“望京华”之志。
后二句言心怀家国,乃至忘却自身亦在漂泊之中,更见忠爱之心与温厚之致,不愧“倚声家老杜”之称。

《玉蝴蝶》北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评注】
柳永词写秋士之悲,苍茫开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想那秋日雨后,万物清冷萧疏,情怀本恶,更有草木摇落,人事全非,一人独立于苍茫秋色之中,心头百感,上天入地也难排遣,不知要在断鸿声里目送斜阳站上多久。
《玉蝴蝶》这个词牌音节谐美,读起来也很舒畅。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等扇面对更是犹如明珠走盘,由柳永这等遣辞造语的高手写来,令人讽诵不厌。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评注】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徙倚,徘徊、流连。
这首诗语言平淡质朴,结构端严整齐,带有隋末唐初律诗发展的痕迹。首联“徙倚”表达了一种百无聊赖的寂寞心情。中间二联是“薄暮望”之所见:夕阳西下,山野之中一片萧瑟的秋景,牧人赶着牛群,猎人带着猎物,各自回家。
“相顾无相识”,有“微斯人,吾谁与归”之意。《诗经·小雅·采薇》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尾句借此诗意表现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评注】
杜甫在战乱之中想起自己的弟弟,他们同样因为兵戈的阻隔四处漂泊,无法回到家乡。
首联以秋雁营造出凄凉的气氛: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颔联对仗工巧,情景相生,杜甫炼句炼意之功可见一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极言对故乡的依恋,令人见之心酸。颈联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直陈家中景况,哀切动人。尾联展现了这番思念沉痛而无奈的结局:战乱频仍,想寄信得知亲人的音讯都做不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在杜甫这里得到了万分痛切的表达。

《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评注】
这是一首写秋思的小词。上片空灵开阔,从上到下,从近到远,都笼在一片销魂秋色之中。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言“芳草无情”,正是人之多情。下片勾起怀乡之思,皆从小处着眼,言梦寐,言饮酒,巧思动人。好梦难得遂无眠,无眠遂登楼,登楼而愁望,饮酒以浇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句,真不知打动多少愁人泪眼。
范文正公胸怀天下,小词却有如许深情。

《西江月》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评注】
苏轼一生屡遭坎坷,这首词所流露的正是他外放时孤独凄凉的感受。
上片感慨衰老。前二句以警策之语道出人生空幻之感,力量极重,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种力量感源于作者对梦幻泡影般的命运有很深的体验。后二句写此时情景,风吹叶响,自怜沧桑白头。下片写借酒浇愁的孤独,继上片“夜来”而发。中秋本是阖家团圆之日,作者却只能一人独饮,怅望京师。
全词境界开阔,句法飞动,写凄凉之意而有豪放清旷之致,感慨身世之余表现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评注】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青草湖,与洞庭湖相连。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的两侧。
此词上片写月下洞庭空明澄澈的景色,风致流美,气象开阔。词人泛舟于其中,饱览美景,心神俱爽。
下片词人想起自己的宦海生涯,“肝胆皆冰雪”是夫子自道,表现其高洁忠贞的品行。明月清波,斯人独立,以星斗为杯,以江水为酒,以天地万物为宾客,壮怀奇思直追太白。
全词飘飘有凌云之致,令人顿绝尘想。明净阔大的洞庭湖与浩气凛然的士人形象相映生辉,构造出物我泯一的浑融境界。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南宋·辛弃疾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评注】
稼轩晚年路过秋风亭,写下了这首词。
满眼山河变换,虽是一样的风景,对于中原沦陷的国人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朋友来信道,莫要忘记故乡风物,华发苍颜的稼轩却仍旧在秋夜孤灯下手持一卷《史记》郁郁愁怀。词的最后,稼轩与太史公两个苦志精诚的形象似乎融为一体,给人以极深的震撼。
此篇既沉郁顿挫,又风流婉转,是稼轩词中的杰作。

《饮酒二十首·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注】
真正的隐者不需远遁山林,只要实现了精神上的超脱,即便居住在市廛红尘之中,也能跳出尘俗之外。陶渊明便是这样一位真正实现了精神超脱的隐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尤为全诗妙境,因采菊而见山,非刻意相求,反见“山气日夕佳”之美,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也。全诗在安宁淡泊的诗境中颇具哲理,此正是耐人寻味之处。
苏轼说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就是这种味道。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评注】
黄庭坚评此词曰:“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这首词空灵俊逸,确如黄庭坚所言“无一点尘俗气”。上片以“孤鸿”比“幽人”,下片则全写孤鸿,中夜惊起,不肯屈就,无枝可安,其高洁幽独之貌又如幽人高士。全词处处双关,孤鸿的独来独往、不肯随意栖落与东坡的耿介超迈十分契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