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玉璧白度、粉质度、细腻度致密度都很高,透度略差,勉强算的上和田羊脂白玉吧;重量为17.3克,内径1.35厘米,外径4.4厘米,厚度0.45厘米,密度3.0。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断新老
1、沁色
肉眼可见沁透的鹦哥绿沁以及视之有抚之无的绺裂,褐色沁沿绺裂被盘出,沁色及绺裂自然;
放大下观察可见褐色沁由点及面生成规律。同时白色干净处布满肉眼无法看到的褐色钉金沁,这是玉质致密,外部沁入困难所致(图2、3);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
2、包浆
肉眼看包浆一致(图4)
放大下观察包浆层次感强,覆盖在工痕、风化痕之上,极厚,几乎已将工痕完全遮盖,已成玻璃光感,非千年以上难以形成(图5)。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4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5
3、工痕
该壁在完成经过精细的抛光,包括穿孔部位。
起壁犀利扎手、纹饰工整严谨而不规矩、非极限圆亦非极限平,老工痕特点;
虽然表面风化及厚包浆覆盖,仍然能看出穿孔的非极限平行管钻痕、减底琢痕、弯角处扫把痕,起壁轮廓线的坨痕、抛光痕这些老工痕特点;(图4、图5);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玉质
该玉质脂白、细腻、致密、糯透,敲击清越悠远,为新疆和田羊脂级白玉。
二、断代
纹饰上排列致密而不拥挤、多为卧蚕纹、虺龙纹、云纹等,且纹饰隐含龙纹,极其神秘为春秋特点;
起壁犀利且有轮廓线、阳凸纹饰有轮廓线、抛光精细,这些是战国特点;
总结:该壁为新疆和田玉春秋末战国初羊脂玉玉璧
三、纹饰、文化研究
该玉壁纹饰极其有特点,隐龙纹多出现在同时期的玉璜上,玉璧隐龙较少,这种一次隐含8只夔龙在同时期的小玉璧上更是罕见,比较一下开始于战国、流行于西汉大玉璧上的夔龙纹,该夔龙纹更为神秘抽象,极有可能是这种大玉璧上夔龙纹饰的早期雏形,其后发展成形象一些的夔龙纹,看下图: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 [转载]玉书房古玉研究(3)春秋战国隐龙纹虺龙纹羊脂白玉玉璧](//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该壁型制较小,且声音清越悠远,为古人腰间系壁。玉璧作为文化期和老三代时候重要的礼器,到春秋末期已经开始渐渐出现以装饰为主要作用的挂壁、嵌壁、系壁等。
春秋末年,大争之世,战争频繁,王公诸侯多习六艺,佩玉中的的组佩、组璜等由于佩戴繁琐、且行动不便等,渐渐的只有在重大礼仪中佩戴,那么君子配玉须臾不离身怎么办?小的系壁、腰佩、项佩渐渐开始成为王公贵族简装出行的主要用玉。
以藏养藏,该玉璧出让交流,有喜欢的可以去朋友帮玉书开得淘宝网店(网络技术不行,自己开不了,汗!)浏览一下该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