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博物馆 【山东济南】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养眼 |
原文地址:山东博物馆 【山东济南】作者:宜宾客
山东博物馆,著名的“情妇馆”,老郭的那几个花字,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其成立于1954年,是建国后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威威齐鲁,泰山黄河,一鞭入海,一石插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它也是山东最大的、最值得一看的博物馆。
鲁博位于经十路,和旁边美术馆并称为大山东文化艺术的“双璧”。外观呈“斗”状,与山西博物院异曲同工。这个新馆建成于2010年,宏大炫亮,展品琳琅满目,佛教造像、汉画像石、青铜器、甲骨文、绘画等等都是其精粹和特色。
佛教在东汉初进口到中国,以帝国的洛阳为中心开始全方面幅散,300年后的十六国时期,齐鲁有了佛教文化痕迹,即朗公在济南建的神通寺,又经过了200年的渗透,到北朝时期,这里已成为东部的佛教中心,近些年来临朐、博兴、济南、青州等地窖藏造像的发现,又增添实证。大山东没有大窟大龛,但那些石刻造像却是中国最美、最精致的宗教艺术品之一,无论在什么博物馆,看到这些“山东造”必为其喝彩而拍案叫绝。
道玉造背屏三尊像【东魏天平四年(537年)】惠民县沙河杨村出土,这是道玉组织300余人捐资的造像。
彩绘菩萨头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
浮雕塔纹背屏造像残件【北朝】青州兴国寺遗址出土
山东佛教造像艺术得益于其早期的石刻功底与手法,“石”被先民们认为千古不朽的材料,鲁中、鲁南的汉画像石即为早期石刻典型代表,和徐州、晋西-陕北、南阳、四川盆地等构成了中国汉画像石五大聚集区。东汉时,国以“孝道”立策,官职“举孝廉”就含有此意,为表孝,人死时多建石墓,一时成风,石刻内容也丰富多彩,画像石是那个时代墓葬的一个属性。
麃孝禹碑,清同治年间在平邑县发现,上面界方左右各刻一鸟,鸟下各刻隶书铭文一行,左
“河平三年八月丁亥”,右“平邑成里麃孝禹”,麃(biāo)是姓氏,此碑为西汉“河平三年”(前26年)的墓碑,已有2000多岁,被誉为汉碑之祖。
![[转载]山东博物馆 【山东济南】 [转载]山东博物馆 【山东济南】](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汉画像石【东汉】嘉祥五老窪出土,上图秦始皇泗水捞鼎,中间孔子拜老子,下面周公辅成王。
![[转载]山东博物馆 【山东济南】 [转载]山东博物馆 【山东济南】](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朱鲔(wěi)祠堂的石壁汉画像,原立于金乡县城郊,和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属同一类型。上面采用阴刻雕法,主要表现拜谒、庖厨等场景。光武帝刘秀曾拜朱鲔为平狄将军,该祠堂建于二世纪,和朱鲔无关,为后人附会,但至今仍以朱鲔祠堂相称。
东平商城汉墓群2007年被发现,时间为西汉晚期-东汉早期,18座墓中,有绘画的3座,是山东迄今发现最早、成就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画作。鲁博展出了很多,限于篇幅,出照几张,有兴趣者可去前观,绝对精彩。
左下角绘的是七盘舞,汉代著名舞蹈,舞者在七个盘鼓上以踏鼓的姿态来来往往,配合着音乐而表演出舞蹈。
鲁博是个综合性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到“青铜文化”,再到明清,完整的展示了齐鲁大地的文化精髓。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1960年潍坊姚官庄出土,整器为两部分套合,以轮制而成,器壁薄如蛋壳,表面乌黑光亮,是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
彩陶鼓【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600年】泰安大汶口M1018:24出土
白陶袋足鬶【大汶口文化】1971年邹城野店遗址出土
红陶双联鼎【大汶口文化】1971年邹城野店遗址出土
灰陶镂空器座【大汶口文化】1971年邹城野店遗址出土
亚醜钺【商】1965年青州苏埠屯一号墓出土,是商代礼仪重器、王权的象征,两面镌刻的铭文表明此钺的持有者是商代著名望族“亚丑”族群。
陈侯壶【春秋】1963年肥城小王庄出土,器盖上刻有阴文13字“陈侯做妫橹媵壶去其万年永宝用”,“陈”先秦国名,妫姓,后被楚国所灭,此壶为陈侯嫁女的陪嫁品。
陶簋【战国】临淄乙烯厂出土
陶莲花盘豆【战国】临淄乙烯厂出土
错绿松石铜豆【战国】1976年长清岗辛战国墓出土
绿釉陶狗【汉】高唐东固河出土
绿釉陶井【汉】1955年章丘普集墓葬出土
陶俑【北朝】济南八里洼北朝墓出土
徐敏行夫妇合葬墓【隋】1976年嘉祥英山一号墓出土
徐敏行夫妇合葬墓壁画
银塔【北宋】莘县燕塔第七层发现
唐三彩双鱼瓶【唐】
陶俑【元】1955年济南祝甸出土
梁山漕船【明洪武五年】1956年梁山西北宋金河支流出土,杉木制成,长21.8米,中宽3.44米,高1.4米,是明代军运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