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选择,无论鹰、狼或者虎

(2012-02-16 19:58:54)
标签:

转载

分类: 爸爸妈妈需知道

    在参加“北京客”的节目之前,我匆忙的浏览了所谓“鹰爸”的资料。演播室中鹰爸的侃侃而谈让我相对全面的了解这个最近网络上传播很广的视频背后的信息。

鹰爸观点一: 多多(鹰爸之子)28周早产,出生体重1.9千克,并伴有诸多不良症状。为了帮助孩子不成为脑瘫儿或有其他症状的残疾人。所以,采取了积极的运动方式让孩子的身体获得康复。虽然采取了很多不常用的方式,但都注意保护安全。

鹰爸观点二:多多现在很多特点超过同龄一般儿童,比如智商,比如认识3000多汉字,比如家务劳动能力,比如体能。

鹰爸观点三: 老鹰式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好的生存,并且要成为鹰王。周边国家比如日本韩国都在冰天雪地里让孩子训练跑步,而中国没有。这种教育方式的产生填补了中国教育的空白。

 

 首先,多多从一个身体不好的孩子到现在外向、活泼好动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而对于有脑瘫迹象或者特征的孩子进行早期干预也确实是有必要的。现场儿童医院的专家也就新生儿的健康问题表明了观点,即有效的早期干预是有助于患儿的恢复。而早期干预也主要是通过运动的方式进行。但是需要有效、适当的运动。对于登山、游泳、跑步、攀岩等运动项目和每周训练的时间是否合适需要运动方面的专业人士提供信息。无可争议的是,合适的早期干预才是正确的。

那么,当多多的身体成长指标都达到正常之后还继续用这样的方式来训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所以,鹰爸训练多多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恢复健康”了。

第二,对于超过同龄一般儿童的智商、行为特点。我非常反对任何形式的智商测试,更别说对一个还未成年的幼儿。智商不代笔任何结果,正因为我们从强调“聪明”孩子才会把自己的成果或失败归结于“聪明或笨”而非“努力或放弃”。至于劳动能力,至于认字,只要孩子接受一定的训练都能做到,这也不说明任何问题。鹰爸说孩子二岁的时候在世博园玩了三天都不觉得累,四岁在美国十四天的旅行也不觉得累。这个论据不能说明什么。不是所有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强过别人的都是“好”的,孩子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正常”的。反而,我特别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的优势是必须要长在2-4岁的孩子身上的吗?学得“早”就一定“好”吗?我们有太多的人把早教理解成为“学得早”,这是非常大的错误,任何不尊重个体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都对孩子有负面影响,最可怕的是这样的影响并不在当下体现,而是在将来,那个父母已经无能为力的日子。那会多么无奈和伤感。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有更重要的内容需要学习,比如更多的了解新事物,比如学习如何进入一个群体,如何和同龄人交往。

 

第三:鹰的教育就是“合适”的教育吗?幼鹰的成长方式是为了生存,人比鹰拥有更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人活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我们渴望快乐和幸福。另外,鹰是独居动物,而人的群居的社会性动物,生活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教育目的和方式不同。韩国日本的孩子们进行的训练首先是小学生,其次是群体性运动而非个人。另外,教育不是什么科技比拼,千万别把自己个性化的方法上纲上线到“填补教育空白”,这种豪言壮语把我吓着了。

 

第四:六岁以前孩子到底最重要的是什么?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安全感的建立、好奇心的保护和规则意识的启蒙。安全感的建立在幼儿时期来自于家庭,多多有安全感吗?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下去,他会如何定义自己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鹰爸说:“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任教练。马俊仁训练王军霞的时候也是严厉的。”这句话没错,但有一个大前提。首先是父亲,而马俊仁并不是王军霞的父亲。对于孩子来说,能量大的父母肯定会充当多种角色,但是父亲这个角色一定是放在第一位,而非老师,更非教练。现场,我看到了多多每天的日常安排,密密麻麻的一大片,从上午六点起床开始就有大量的安排。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充足的睡眠更重要了,而只有过1年幼儿园经历的多多显然缺乏了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的同龄社交环境。而现在的多多已经上一年级了,4岁的孩子上一年级下半学期,我这个5岁半上一年级的孩子对他表示无限钦佩。

 

我不想评价多多,因为他需要保护。所以,我不认为他出现在镜头前是有利的,更不认为这样特殊的家庭接受采访是一件正确的事。同时,我也是一个严厉的老师,但是严厉绝不代表可以违背科学规律,严厉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体现在教育孩子的目标和方式上。

 

最后,我特别想说的是理解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期待,也认为通过运动调整身体到健康的状态是父亲的初衷,更加认为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才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正如鹰爸自己所说,“孩子没有是非观,也无法判断什么是自己需要的,所以我要帮他选。”

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成年人用谨慎客观态度为孩子选择。

在当今的中国,各种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的涌入和创新都在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想法,每个成年人都总结自己人生中的得失经验教训来对待孩子,每个人在这个速度飞快的社会中都会产生自己的人生想法,我们被大环境影响着,而孩子们又被我们影响着。

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所有现在的计划、安排都在一步步的塑造他的人生。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他四岁能否超过别人,早过别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他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的时候他是否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是否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非所有的其它。

 

 

0

后一篇:学会“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