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S是生活的一部分,拥有的东西失去了、损坏了、结束了,这是人们必然经历的,它让人难过;喜欢的东西打碎了,感觉很失落。父母看到孩子失落时,会马上反应出:我们再买一个,立刻找出解决的办法。解决问题固然没错,更重要的是处理好问题真正解决之前的那一段失落的心情。
失落的心情分为以下几种。
- 孩子喜欢的铅笔盒丢了,心情不好;
- 孩子养的小宠物--金鱼死掉了,难过;
- 日常与孩子有亲密关系的宠物--狗、猫、鸭子死掉了,心情像阴天一样。
- 周围的人群,同学、家人的去世,父母离异,孩子失落的心情最严重,当然,大人们也是一样的。
我们想让孩子处理好失落的心情,如果没有处理好便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LOSS是一个让人不能适应的过程(3&4种的心情而言)。孩子会有一种潜意识--害怕被抛弃,或者形成害怕抛弃的意识,他们不愿意失去亲密的人,甚至长大之后,恐惧婚姻,他们担心有一天自己的伴侣也会轻易消失,不再回来。LOSS的心情包含很多范围:痛苦、愤怒、无奈,这些情绪没有得到宣泄,只呆呆地坐在那里,形成后创伤症---无缘无故的发火,无名的恐惧,失眠、噩梦、对警报声、吵闹声十分敏感、害怕黑暗、郁郁寡欢。即使LOSS是痛苦的,我们还是在日后能够恢复心情,有句话说时间能冲淡一切,创伤能够抚平。
遇到严重的LOSS,孩子能够隐藏自己的情感,5岁以下的孩子看起来还是很开心的样子,玩玩具、跑跳;10岁以下的孩子,有长期的困惑,不能集中精神,爱做白日梦。对于父母离婚,大人被问起孩子怎么样的时候,他们会说:“挺好的,和平常一样。”(荒谬的说法)不管年龄多大,孩子从一种生活环境到了另一种极为相反的LOSS环境,怎么能一样呢?孩子们看起来还好,但感情处于游离状态,他们关闭了发泄痛苦的大门,之后逐渐出现后创伤症状。父母希望孩子一种都是开心幸福的,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像往常一样上学、做功课,但孩子还是悲伤的,甚至是恐惧。例如一个8岁的小女孩知道自己的同学去世了,她会觉得困惑,担心自己是不是哪一天也就没有了;再如,一个10岁的男孩失去了母亲,他会问,为什么我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离开我了,抛弃我,为什么会这样。父母离异的孩子也一样,他们想不通为什么爸爸不要我,为什么妈妈不要我。
父母给予怎样的帮助来解决这些问题?
不要忽略LOSS这件事情,不要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会好起来的。”人们在最难过的时候,告诉他们“都会好起来的”---这个真的不适当。重视当前的感觉,表达当前的感觉,发现内心的感觉。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孩子交流此刻的心情。比如,父母离婚,母亲带孩子,父亲去到另一个城市,几乎不回来看望,大部分母亲都避开讨论这个话题,她们怕伤害到孩子,而且每天看到孩子跟以前一样,觉得没有问题,但是,问题还在,没有解决。母亲们可以晚餐后和孩子聊天:“以前爸爸跟我们一起吃饭,现在爸爸没在,我感觉很奇怪,你呢?”
孩子如果说“我不想说这个”---那父母离婚这件事对他们在情感上的伤害还是很大的。“我知道这个话题很沉重,其实我也不想说,说起来我也难过、不好受。”给孩子一些感情词语的暗示,让他们有共鸣。如果孩子还是不想谈这个话题,那母亲就再找个合适的机会谈。通常情况下,只要是父亲/母亲展开话题,孩子会参与讨论。总之,对待LOSS不要以欢乐的方式让孩子振作起来,静静的坐下来说说伤感的心情。通过谈话聊天,让孩子明白LOSS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时候父母不愿和孩子交流失去亲人的感受,是因为孩子总问“为什么会死”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知道这一宇宙的奥秘,人怎么就死了呢。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也不知道,或者用一些比较宗教的方式,死去的人有他们自己美好感觉,是我们觉察不到的,但是死是件痛苦的事。孩子失去亲近的人,消极的感觉会持续6天、6周、6个月、6年或更长。
帮助孩子做一个回忆影集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照片、简短的叙述、任何信息都可以写进去。孩子的某些记忆总会消失,父母需要与孩子合作,让他们觉得美好的人和事还在身边。父母也不必要遮掩自己的感情,想哭就哭,父母能够宣泄并控制自己的感情,对孩子也是有榜样的作用。告诉孩子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你的打算,生活还要继续。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