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货行业,天虹商场(002419)是个新面孔,2010年才A股上市,而王府井(600859)则无论从上市年限还是品牌知名度上都绝对是老大哥,但以2010年财务数据来看,二者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甚至很多指标和上述表面认识正好相反。
天虹商场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102亿元,王府井为139亿元,王府井高出37%,但二者的营业利润却所差无几,王府井只比天虹商场高出5%,而到了净利润则是王府井比天虹商场低1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则低22%。
从营业利润到净利润主要是营业外收支导致的,因为王府井在2010年承租成都西南食品城拥有的“天府汇城广场”物业,按照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承租方需支付给成都西南食品城装修赔偿金、原租户退租补偿款等共计5000万元的补偿金。所以王府井2010年营业外支出中有其他支出5158万元。而天虹商场则有较大额的营业外收入。这些都可以认为是非经营性因素。
实际上,从各个损益科目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王府井每产生1万元的销售收入可以获得470元营业利润,而天虹商场每销售1万元商品,则可以产生610元营业利润,二者差距1.4个百分点。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值得好好整理整理的。
首先剔除这1.4个百分点差异中的非经营性因素——财务费用。由于天虹商场刚融完资,现金较多,产生的利息收入较多,而王府井有一定的债务,因此在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二者相差0.7%个百分点。那么剩余的0.7个百分点是怎么形成的呢,而分析这0.7个百分点的具体形成原因则更为有趣。
首先,王府井的毛利率低于天虹商场
从毛利率来看,王府井的毛利率仅为18.2%,而天虹商场的毛利率为23%,高于王府井4.8个百分点。由于主要采取专柜经营模式,百货商场与租户一般都采用利益分成方式,对于合作销售专柜,在顾客向购买商品时,百货公司负责收款并统一开具发票,按规定缴纳增值税等税费,确认为百货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时按协议约定确认应付专柜供应商的采购成本。换句话说,百货公司的毛利一般可以认为是与租户的分成比例。因此一般新开的百货店分成比例较低,而强势的百货店分成比例较高。王府井与天虹商场在这一比例上的如此大的差异还真是有点出乎意料。
其次,王府井的人均工资更高,但主要集中于管理人员
除毛利率外,二者的最主要差异在于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数据上来看,王府井要远好于天虹商场,王府井的该比例比天虹商场低5.9%的百分点。将销售费用再细分,这种差距的第一个来源是职工薪酬。王府井在该比例上领先天虹商场1.8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天虹商场超市业务比重较大相关,天虹商场2010年现场营业人员就达到了1万人以上,占所有人员的84%,而王府井包括收银员、卖场领班等的人员在2010年只有5593人。
但从工资总额以及人均工资来看,王府井都高于天虹商场,2010年天虹商场为5亿元,人均工资4.11万元,王府井为5.5亿元,人均4.95万元。只不过王府井人员工资的大部分都计入了管理费用,占总职工薪酬的49%,而天虹商场的这一比例只有23%。
最后,王府井的主要优势都来自于自有物业的低账面价值
事实上,销售费用率的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租赁和折旧费用。截止2010年,天虹商场的经营面积为98万平米,而王府井的经营面积为104万平米,二者差异不大。但其物业的获得方式却有重大差异,在上述面积中,天虹商场的自有物业面积只占总面积的6.7%,而王府井的该比例则为43.1%。同时,即便是自有物业这块,王府井的相当一部分物业取得年限都比较早,所以账面价值较低,年度折旧额也较小,而天虹商场的自有物业都是在近些年才逐步购入的,所以账面价值较高,年折旧额也较高。
图:两家公司自有物业指标比较

从租赁费用来看,天虹商场为512元/年/平米,而王府井为457元/年/平米,考虑到地域因素,差异并不算太大。
那么,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应运而生了,如果天虹商场和王府井同时进入一个新的区域,哪一家更有竞争力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