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胖的权益
(2012-02-14 16:07:59)
标签:
杂谈 |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也可选择成本模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初始投资的部分在损益表中记录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过影响每年的净利润而最终进入所有者权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初始投资的部分则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引入公允价值使会计信息能更合理的反映企业当前的资产现状,但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此时的所有者权益实际上包含了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信息,一类是股东的真实投入,一类则是部分资产的现值。这种混合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财务分析的混乱。由于本文的讨论重点在于权益,为简单起见,我们主要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
由于2007年股票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企业也趁此机会集中上市,加之新会计准则开始实施,那些持有上市公司原始股份的企业开始纷纷记录巨额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此造成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量惊人。根据ValueTool公司绩效数据库,2007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占总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超过10%的有96家公司,超过50%的公司有10家,这些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就像被注射了激素一样迅速膨胀起来。可以想象,在已经开始披露的08年年报中,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那些虚胖的权益又必将大幅缩水,通过财务报表直接计算的ROE、债务权益比、以及PB等指标将在这种上串下跳中越来越丧失分析价值。
ROE的扭曲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分母中所有者权益的大部分都和企业创造利润无关。即便是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已经计入损益,看起来似乎实现了收益和资产的匹配,但这里的收益是资产现值的增加,换句话说是资产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所有收益现值之和的变化,而不是正常的经营收益,而资产也只是现值的期初值,并不是企业真正的投入,二者之间的比较除了说明资产当年价格的上涨幅度以外,与通常意义上企业正常的回报水平毫不相关。用以衡量市场估值水平与股东真实投入的PB指标也是一样,极端情况下,如果企业只拥有以现值记录的资产,那么其PB必然等于1,因为这已经演变成了现值和现值的比较。所以,要想真正还原ROE、PB指标的经济意义就必须在收益、权益以及市值中对上述影响进行剔除。
对ROE和PB的调整以剔除影响为主,但对债务权益比的调整则要更复杂一些,各种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同样对债务的安全性是一种保护,有的时候甚至比其他资产的保护作用更强,所以简单的剔除并不合理,但这种保护很可能由于市场对上述资产价值的高估而高估,就像07年的状况一样。因此只有用更合理的内在价值替代上述所谓的公允价值才有可能获得一个合理的债务权益比较关系。
2009年12月发表于《证券市场周刊》
相关数据请登陆www.valuetoo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