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4月底开始重仓沃森生物,到2014年10月,期间是一直买入沃森生物,没有过卖出举动。三年半来,对沃森生物公司的很多做法产生了怀疑,对我自己的投资行为做了检讨。从公司股价表现上去看待我10月的卖出也许是错误的,但沃森生物公司的一系列做法真的让我没有勇气去长期持有。
我个人观点如下:
1、现在能够唯一支撑的是沃森控股子公司的泽润生物HPV疫苗,从国家局公布的信息去查看到,HPV疫苗三期临床大概在2019年结束,根据二期临床表现期间的不确定性应该是不大。乐观一点2020年取得临床总结报告,在2021初提出生产批件注册,能够在2023年获批,2024年GMP认证,2025年上市产生业绩已经是不错了。根据目前的股权结构,沃森现在还要在取得生产批件的时候还要根据协议支付不菲的对价。
2、马上能够给公司增效的是23价肺炎疫苗,产能设计是400万支,之前比较乐观的预期是年新增收入2.4亿,新增净利润1亿以上。就目前情况看要打折了。上海去年开始免费为本市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从数据上看,免费的接种参与人数低于预期,看来还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
3、公司上市初的主营业务HIB疫苗和冻干AC结合在2014年是明显的出现下降趋势,虽然公司的合理解释是新车间的GMP认证的结果,导致今年的批签发进度放缓。我的疑问是:在2014年前,以前的产能就可以多生产一些原液用于二期工程里面的包装线包装,那么以前所谓的产能不足就是一句废话。实质原因应该是公司产业化能力比较差,在销售端遇到了压力。
4、最让我失望的是控股子公司大安的卖出,我觉得没有任何理由。公司投资大安有2年了,花了很多心血,如果是一个竞争性非常强的公司公司放弃我没有意见,但大安是一个能够稳定收益的公司,在产生业绩的前夜突击卖出,匪夷所思啊。更有想不通的,在目前景气度这么高的时候还需要沃森对以后的经营承担责任,确保采浆量。低于约定量还要赔偿股份,担心到时候完成不了,公司还要赔偿。如果能够确定完成这个量,现在的卖出是否也太便宜了。那还不如干脆把公司买个莱士去算了。
5、公司收购的几家销售公司,收购溢价惊人,里面究竟有没有猫腻没有确切证据不能评说,但我说不正常总可以的吧。虽然说有三年的保底业绩贡献,但三年后业绩有什么保障呢?这些销售公司都是公司的代理公司,公司是否为了确保收购业绩把公司本身的利润转移出去,我表示有疑问。
6、公司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能力大家通过公开信息应该可以查询到,主营疫苗现在受到了两面夹击,老产品有后来的进入者参与,新产品产业化速度比同行慢了1-2年。
7、公司在投资者沟通这个环节做得非常差距,简直是垃圾。对于沟通的主要负责人我们都习惯叫他啃人
我虽然离开了沃森,但我也会持续跟踪来验证我的判断。我也期盼沃森公司前3年是整合阶段,以后会有一个好的发展,让沃森的流通股东享受证券市场的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