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俊世太保
俊世太保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4,748
  • 关注人气:4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背后,其实是今日头条优质内容生态的缺失

(2017-09-21 11:20:4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1/d661a97279d64ffebd46129a5cb9800b.jpeg

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内容分发平台今日头条,最近正深陷舆论风波。先是因为天价挖角300位知乎大V,与知乎展开了一场舆论站;紧接着又因未经授权抓取微博内容,引起微博的警觉。而在近两天,人民网又破天荒的连续撰写3篇文章,对今日头条算法驱动的个性化推荐进行痛批。这三件事看似没有必然联系,但深究起来,它们之间却存在必然联系。

边界扩张之后,头条患上了优质内容焦虑症

先来说人民日报三评算法推荐这件事,这三篇文章其实没有太大的新意。基本上是老生常谈,将过去媒体对今日头条算法的批判进行了总结。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算法推荐的驱动下,推送给用户的都是一些媚俗化的标题党,头条仍不能少了一个总编辑。

人民网所总结出的问题,并非是今日头条一家的过失,这其实是整个内容分发生态当下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不过今日头条的问题可能是最严重的。从一开始今日头条就带有很强的技术基因,对技术的依赖远超其他平台。这种纯粹的算法驱动,让今日头条在内容分发变革早期吃到了市场最大的红利,并迅速成长为BAT之外不容忽视的一极。

但也正是这样的定位,让今日头条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对内容质量的整体把控。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甚至表示,“我们没有编辑团队,完全基于机器来决定给不同的人看不同内容”。

在不久前《切断微博登陆,“头条账号体系”的野心与困局》一文中,我提到了头条边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头条不断加强社交体系而出现的。“从一开始的新闻客户端,到后来的内容分发平台,再到现在的社交+问答+视频+信息分发。今日头条的目标早已不再只是成为移动端的百度,这家公司还希望自己能成为微博、知乎,甚至是成为腾讯和Facebook。”

微头条和悟空问答是头条边界扩张过程中的战略级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抓取微博内容」和「挖角知乎大V」这两件事的出现并非偶然。但我们想过一个问题吗?在今日头条庞大的头条号生态中,原本就有数十万内容供给者,在金钱的攻势之下,很容易引导他们为平台贡献大量内容,其实今日头条似乎完全没必要去微博和知乎挖人。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在于头条早期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内容生态的建设。再加上完全的算法驱动,这让头条上的优质内容难以脱颖而出。而无论是微博大V,还是知乎大V,他们都是优质内容的供给者,通过给予这些内容供给者更高的权限,能够对今日头条原有的内容生态加以完善。

但问题在于,除了抖音外,我们纵观头条所有的产品,仍采用的是以算法为核心的去中心化模式。短期内的人工干预虽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来看,这仍然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舍近求远的头条,为什么建不成一个优质内容生态?

无论是挖角知乎大V,还是从微博抓取内容,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头条当下的内容生态。正如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在「想法」中所说,「高质量的分享无法被流水线化定价,好的对话氛围更不可能被粗暴迁移」。其实头条选择从外部挖角作者和抓取内容,本质上是一种舍近求远。不对当下的算法推荐弊端和流量分配机制进行调整,用户的信息流永远无法出现优质的内容。

1、既有的分发机制,让优质长尾难以脱颖而出

深究来看,头条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缺乏优质内容。事实上,头条号平台如今已基本囊括当下的优质内容生产者,这其中自然也会包含绝大多数从知乎挖过来的大V。真在的问题在于,平台上的优质内容没有办法被算法识别,并分发给用户。而今日头条上的每个作者在信息流的海洋中,只是创造流量的工具,作者没办法形成人格魅力。

从一开始长尾的优质内容就需要和标题党、低俗和娱乐八卦这些内容争抢流量,在缺乏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用户信息流中的看到的文章永远最多的都是「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中那些吸引眼球的内容。这并不是简单从外部挖角几个大V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根源上改变头条号既有的流量分配逻辑。

2BAT的联合围剿,优质作者开始出现流失

在意识到内容即入口后,BAT三巨头纷纷选择加码内容分发市场,开启烧钱模式,并相继推出大鱼计划、芒种计划、百+计划。BAT三巨头的入场加速了头条的焦虑,因为不同于门户,三巨头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有足够的资本和今日头条耗下去。他们的加入不仅限制了头条未来的想象力,更让今日头条依赖线下渠道的用户增长红利开始消失。

在金钱和流量的大力扶持下,优质内容创作者会不可避免发出现流失。这个逻辑和今日头条挖角知乎大V其实一样,而这必然会导致大量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流失,对让原本就存在问题的头条号内容生态无异于雪上加霜。

3、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新生作者再难脱颖而出

头条号的内容生态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那就是流量开始向头部账号汇聚。无论给有原创标识的账号更多的流量,还是让「关注」比「推荐」拥有更高的权限,都无不在向内容创作者宣告:头部作者将有更多的曝光机会。

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头部作者的内容质量远超绝大多数作者,但问题在于这群人的产出却是有限的,如果一味的对这些人进行扶持,真正支撑头条内容生态的腰部作者势必会感到寒心,从而流失到其他的内容分发平台。

一个真正的好平台本应该有流动机制,腰部作者有成为头部作者的可能性,但如今的头条却正在丧失这种流动性。以我们最熟悉的千人万元计划来看,当大鱼号和百家号这些后来者,通过每个月作者提供内容的优劣来评估是否应该获得补贴时,头条仍然将奖金发给那群固定的签约作者。

很显然新作者从这个平台脱颖而出的窗口正在关闭,这种生态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生产优质内容的作者无法获取流量以及补贴,而生产垃圾内容的作者却在算法驱动下获得了极大的曝光。长此以往,其实也就没人生产优质内容了。

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其实只是一个开始。在纯粹流量驱动之下,今日头条的内容生态将会没办法确保优质内容的分发。但时间不会等人,用户对内容审美迟早也会有一天上升到新的层次。留给今日头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