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里18年,从商业到技术,未来才刚刚开始

(2017-09-09 15:25:59)

9月8日,阿里成立18周年的年会在杭州举办,在这场被看作是阿里成人礼的年会上,阿里向外界极尽展示了其各项前沿技术,以表现阿里对新技术的重视。表面上看这只是一场绚烂的高科技年会,但在这开启的却是阿里的下一段星途大海。

得到业界认可,阿里已站在技术前沿

在很多人眼中,提到阿里似乎就会想到电商,想到买买买,因为阿里生态体系内接触C端用户最多的无疑就是电商和支付,普通的用户也自然很难将阿里与前沿科技联系在一起。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09/5ef6e1ed43ff4d6796b6821a6f0e484c.jpeg

但实际上早在年初《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中,阿里就有两项前沿技术“强化学习”和“刷脸支付”入围。

“强化学习”的意义在于使机器能够通过环境经验磨炼技能,从而加速自动驾驶及其他自动化领域的进展;而“刷脸支付”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且便捷的支付方式,在新零售、线下无人零售大火的今天,在支付环节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阿里似乎一直低调地积蓄着技术力量,而在9月8日的阿里年会上,则一口气放出了一系列的大招。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09/0fd472cf57d0490485d4aaabf0b13f12.jpeg

年会的一开场,现场每位员工都领到了一只手环,40000名阿里员工组成了一张3万多平米的全世界最大的“无线大屏”,40000只手环全部采用阿里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远程实时精准控制,每个手环都独立接收和执行命令,响应速度量级达到毫秒级精度。

除了这场4万人的“集体灯光秀”,阿里集团CEO张勇和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的亮相,更是让全场沸腾。先后出场的两人都是“凭空”出现在舞台上,而这一舞台效果的背后则是全息立体投影技术。

而在随后的年会进程中,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智能语音终端“天猫精灵”则以颁奖嘉宾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以展示阿里在人机互动方面的研究进展。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09/c320196cc27246609458a175cfc26bfd.jpeg

天猫精灵X1是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的首款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内置第一代中文人机交流系统AliGenie。只要你呼喊它的名字,它就能帮你做任何事情。语音购物、充话费、叫外卖、放音乐、讲故事、玩游戏,甚至控制智能家居!

这一系列的技术沉淀也让阿里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了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之一,这一榜单的评选标准则是,“必须拥有真正的创新技术,以及实用又野心勃勃的商业模式”。

阿里恰恰是这样一家将前沿技术与实用商业模式融合的公司,正如阿里CEO张勇所言,阿里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带来新的商业和技术相结合的变革”。

技术落地需商业场景检验

技术和商业两者很难完全切割开,在硅谷营销大师Geoffrey Moore 1991年提出的“跨越鸿沟”理论中,任何一个新技术从早期采用者到被大众广泛接受和应用,都需要跨越一个巨大的鸿沟,能否跨越这一鸿沟决定了这一技术能否实际落地。

如果以Peter Thiel从0到1的观点来看,那么前沿技术的研发无疑是从0到0.1,在此之后还要为新技术匹配相契合商业模式,并最终实现规模化。因此一个新技术能否落地,仍然需要商业场景的检验。

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已然拥有了一个足够庞大的商业生态,能够为其孕育的这些新技术寻找落地的场景。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研发完全是由商业需求倒逼产生的。

就如同乔布斯说的一样,很多时候,“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于是我们看到,在美国,像Google这样的科技巨头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其实投资了大量在很多眼中看来匪夷所思的前沿技术项目。

阿里也正走在这样一条路上。如果仅仅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恐怕很难持久,因为商业利益是不稳定的,而技术研发则又需要足够的持续性和系统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09/e982f533b2cc45e1b89273eed6a83d59.jpeg

无论是科学家思维的技术研发路径,还是商人思维的技术+商业场景的技术研发路径,两者并没有对错。只是在一个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带来的不同结果,最终的结果也将是两条路径并行的。

当一个企业足够大的时候,其需要承担地推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责任也便越大,正如那句经典的电影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前沿技术为阿里带来想象空间

承担这种责任并非完全没有好处,相应的,自由市场环境下反而会给予奖励,阿里就正在逐渐享受这些前沿新技术带来的红利,以及其背后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2015年德国的CEBIT大会上,马云就曾展示过刷脸支付技术,也就在当年,支付宝的9.0版本就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用户登陆、实名认证、找回密码、支付风险校验等场景。这些实际落地的新技术正在给阿里创造价值。

而随着阿里进入线下新零售,刷脸支付无疑成为了未来线下无人便利店的最优解之一,用户无需再掏出手机或信用卡结账,系统可以自动地识别用户其关联的支付宝账号完成付款流程,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而在强化学习这样的技术领域,相比于Google,阿里也更关注商业应用和技术输出,例如,在此之前强化学习技术就在阿里双11的推荐场景中有应用,将手机用户点击率提升了10-20%。

除此之外,通过阿里云ET输出,这一技术也帮助杭州市在一些路段提升了11%的车辆通行速度,帮助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商协鑫提高了1%的良品率。

阿里同样也有涉及更长周期的科研活动,比如2015年阿里就与中科院成立了量子计算机实验室,计划在2025年,量子模拟将达到当今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水平;到2030年,研制具有50-100个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09/a01f0b63e2b84af78e4bfe65381b0e85.jpeg

而在阿里年会上,帮助张勇和井贤栋“现身”的全息立体投影技术,则是AR技术的一部分,尽管距离MagicLeap描述的裸眼AR构想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但阿里展现出的全息立体投影技术无疑阿里在未来AR与商业场景的叠加上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如果从一个百年企业的时间长度来看,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技术研发周期可能都不算太久,因为其能够创造出的价值是巨大的。

在阿里集团CEO张勇眼里,阿里正在成为一个技术和数据驱动的经济体,成立18年的阿里不过刚刚成年。

“阿里刚刚18岁,还有84年的路要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