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俊世太保
俊世太保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0,925
  • 关注人气:4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约时代广场再霸屏,联想这是要有大动作?

(2017-06-20 11:07:21)

昨日中午,联想官微发布了一组时代广场海报,海报上的标语令人遐想,“different is better”。今天晚上,纽约将迎来一场大型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world-Intelligent Transform)。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620/ab628896e4114bf7aa4d858d6d4b8391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620/749c46b2bdf04352bbe4a06dd1e9765e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620/c9df42c4f3a243ec9e38ba223bc70c37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620/f8107dabe03f464cb2589776955f23bb_th.jpg

改革从聚焦开始,数据中心业务会是联想的机会吗?

“毫无疑问,我们的下一步是在数据中心。这是一个比PC还要大的市场。”杨元庆此前表示。所以我猜测,这次的发布会很可能和数据中心业务的国际化大有关联。

联想这次到底具体要做什么?从过去的一系列调整中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在2016财年,联想推出了一些重大调整,把组织架构划分为四大业务集团。经过一年的运作,联想的业务快速复苏。

杨元庆此前明确了“三波战略”: 第一波是个人电脑业务;第二波是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第三波是发力 “设备+云”的新业务模式。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个人生活的改变,也带来了企业业务模式的变化。而这也正孕育着新的商业机遇。

为什么数据中心业务是最适合联想国际化的业务?

相比起之前的企业级业务集团(EB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业务范围更大。在成立之初,联想就给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定下了三大目标:第一,继续在中国领先的地位。第二,在主要市场永远是保持领先的。第三,在美国再度变成冠军。

敢于在全球市场与同行之间竞争,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联想不断在技术领域的投入。通过收购IBM System x,联想的产品组合,在所有产品类型上都已经可以和惠普、戴尔两家公司相抗衡了,更重要的是联想还投资了新的IT以及软件的技术,而他们还在用以前传统的旧的技术,策略上来说永远走在前端比较好,而不是维持旧的IT的基础架构。

联想一直都在不断加大研发的投入,联想在收购IBM System X之后,研发力量也有了非常大的加强。同时,联想在研发专利方面已经从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转变,联想在前几年每年申请两三千个专利,在数量上已经处于技术研发前列的公司,在此基础上,联想更加追求研发专利的技术质量,这样才能保持持续领先。

从一开始,联想数据中心业务的研发体系就是全球化的,在北京、上海、台北、美国东西海岸及硅谷等地分布了12个研发中心,全球范围内则总共拥有2000多名资深研发工程师。在数据中心业务成立以来,联想一直立足于自主研发,并在直接水冷等技术领域实现持续创新。同时,联想还不断加强全球合作,打造完善的技术生态圈,建立了三级研发体系,为中国本土化发展提供全面支持。

立足创新研发,联想正在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忘掉那些常见的事。忘掉别人的做事方式。这就是联想的数据中心思维方式。”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关,数据中心平台的转型无疑“首当其冲”。但在具体实践中,大部分企业并不能完全抛开现有的数据中心平台“另起炉灶”。这就要求既要有创新,也必须保证现有数据中心平台的稳健运营,从而实现平滑的过渡。

依托“双态IT”方法论,联想以自身提出的双态数据中心参考架构为基础,该参考架构很好地将包括应用、虚拟化、容器、大数据、软件定义基础架构和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在内的 19 项新技术和传统技术有机融合,并最终构建出一套合理的架构设计方案。

例如,针对企业客户最关注的OpenStack,联想就自主研发了联想ThinkCloud OpenStack方案,该方案不仅同时具备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功能,还能良好的兼容各种 x86服务器和商业存储,保障客户投资利用的最大化。

再如针对超融合的需求,联想推出的超融合HX系列就基于高品质的x86硬件平台,集成 XClarity管理工具,结合领先的Nutanix软件,实现了软件定义智能、计算与存储资源融合、内置虚拟化平台、线性横向扩展等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