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互联网招聘行业将会在年中呈现出非常清晰的行业格局,拉勾网对此很有信心。
这是拉勾网CEO马德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关于互联网招聘行业的2015年市场格局的一句定论。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不用作过多解读。但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互联网垂直领域的招聘网站来看,企业的需求远远还没有解决。
你招聘到的并不一定就是人才
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在招揽高端人才时,仍然需要严重依赖猎头。你很难想象一个高端人才跑去一家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这件事情。有位关系不错的朋友曾和我戏言道,如果你工作几年之后,还要沦落到通过去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才能找到工作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你并不是一个人才。
对企业来说,招聘时收到的简历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就好,他们需要的是一条高效的获取人才的通道。就这样的情况来看,拉勾网和传统的招聘网站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至少在模式上仍然缺乏创新,唯一的差别就在于拉勾网更加垂直,再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投递条件,使得企业获取简历的质量有所提升。但这仅仅只是稍微有所改观,仅此而已。
比起这些互联网招聘网站,员工的内推往往是更加高效的手段,这里面的需求远远没有释放。国内没有一家平台,能够很好的帮忙对接企业的这种需求。说白了,最成功的招聘方式就是人脉。如果再退一步,就算那些高端人才会在互联网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但这仍然会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
企业通常利用猎头和猎头公司招聘中层以及高层职位。猎头公司将直接与求职者交流了解他们正在寻找的下一份工作(最低工资、理想的行业、什么时候离职、潜在的交易等等),并在其专用的数据库里添加这些关键的信息。一旦企业发出一个招聘,猎头公司就会做出相应的匹配。结果这演变成一个相当简化的过程。候选人面试,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连接多个雇主。详细的候选人信息并不是公开的,猎头服务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促进企业如何找到合格的候选人。所谓的互联网招聘网站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被私密的放在猎头公司的候选人数据库现在可以被公开使用了,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对猎头公司的需要。
看上去,企业获得了一个看似高效的人才简历获取通道,但在失去猎头公司提供的策略和过滤后。如何发现最合适的候选人这仍然是一个问题。在前不久,我收到了来自拉勾网上的几十份简历,这些投递者确实都有过互联网从业经历,但当来面试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是合适的。在任何招聘时代,其实最为缺少的还是人脉,而正是这种对候选人的深刻理解才让猎头公司得以如此成功。
庞大规模背后的泛垂直化
马德龙在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招聘的整体市场规模极其庞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从业者急剧增加,广义互联网从业人员将会达到500万。未来3年里,从业人数将会成倍增加,这主要来自两块增量。一块增量来自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比如市场职能、服务职能部门的转型以及O2O模式的发展;一块增量来自高校走出来的人才,互联网公司校招是非常火爆的。
其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那就是所有的行业均在互联网化,互联网从业人员人数也在急剧增加。但当所有求职人员都和互联网相关时,拉勾网所具备的的垂直优势其实也就荡然无存了。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情,曾经有位O2O领域的创业者咨询我,为什么国外没有一家专注报道O2O领域媒体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国外的一切互联网产业都在范O2O化,概念的垂直不垂直对国外媒体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事实上也基本如此,要知道拉勾网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传统企业。互联网招聘市场还会继续向下延伸,诞生出比拉勾网更加垂直的招聘平台将会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例如逐鹿创业雷达前段时间报道过的答赏、高手帮、100Offer等,其实就相当于从拉勾网上切走了一块更为垂直市场。
企业不会拒绝任何一个获取人才的渠道,拉勾网现在的成功其实仍然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套用推猎网创始人沈飞的一段话来说,这其实就是融资之后大规模烧钱换来的眼球经济。
拉勾本身的发展是阶段性的,一次500万美金,一次2500万美金让拉勾获得眼球关注良多才有如此发展,如果没有这两次大事件,即便是3W资源和微信外加徐小平等等也仅仅换来的是不急不慢的慢速发展仅仅如此。可能周伯通有资金也会做一些推广,但还是落后了。
媒体化是招聘网站的最终归途
其实,我是很赞同沈飞言论的。拉勾网能够比周伯通发展更快,其实奥秘就在于砸了更多的钱。百度搜索竞争对手周伯通时,出现的第一条搜索结果是拉勾网。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几乎在各大科技博客上都有拉勾网身影,以及大量的微信公众号下面都出现了拉勾网的推广。
一个垂直的招聘网站,为什么要去垂直的媒体打广告?这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我的反思,因为就传统的招聘网站来看,他们很难有这种意识去实现精准投放。
拉勾网相比传统的招聘网站来看,成功的奥秘我一直都不觉得是因为它们更加垂直,也不是因为拉勾网融到的钱足够多。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媒体化,拉勾网通过大量数据化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把企业的信息一定程度结构化和媒体化了。这得以让求职者得以清晰快速的了解将要投递的公司。
不过这样仍然做的还不够多,拉勾网虽然已经把企业信息结构化了,但无法帮助这家获取求职者的关注。正如大量的传统招聘网站一样,竞价排名仍然会是拉勾网的重要盈利模式。而这也是拉勾网需要在更加垂直的科技博客投放广告的原因所在。
互联网招聘行业的战争远未结束,这句话也是本文的主题所在。随着互联网招聘市场的不断增长,互联网招聘网站的估值不断增长,接下来拉勾网要面临的对手,将不仅仅只是新的一批更加垂直更加专注的深耕网站,还将要面对是那批仍然在盈利问题上苦苦挣扎的垂直媒体。这些媒体将会不断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潜在的求职者。游戏媒体行业的GameLook已经在这块市场走的足够好,接下来大家到了学习的时候了。
“媒体巨头”LinkedIn带来的启示
虽然LinkedIn在中国市场处于水土不服的尴尬地位,但一个你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这家职场社交网站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近期福布斯撰写了一篇《LinkedIn将成为下一个媒体巨头吗?》,LinkedIn在去年推出长文发布平台,而在在LinkedIn平台上现在每周有30000个长篇文章被创建,这已经显著改变了媒体行业。
而关于为什么LinkedIn要在媒体上发力的原因则是:
媒体是LinkedIn的长期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年中LinkedIn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媒体。最初,似乎唯一的目标是给用户更多的理由花更多的时间在他们的网站上。对许多人来说,LinkedIn并不会是一个经常登录的网站,只有当你失去了你的工作,你的事业需要更进一步得到提升,企业需要找到员工的时候,你才会在LinkedIn上花不少时间。但一旦这一切与你无关的时候,你可能不会访问LinkedIn。这就是一个问题,为什么LinkedIn要切入职场社交,使得用户访问他们变成高频次行为。
其实某种程度中国的社交网站进行招聘,以及招聘网站社区化的尝试都一定程度上已经宣告失败。但国内却兴起了大量内容众包的科技博客,而这和LinkedIn的媒体形态高度相同。
至于LinkedIn上为什么会产生大量高端人才的对接行为,道理很简单,让企业的领导人自己站出来说,分享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并讲述求职者能在这里得到什么。这相比互联网招聘网站上空洞的信息无疑对求职者更具吸引力。而无论对企业还是求职者来说,这都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