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众点评十年发展历程中五个最为重要的阶段

(2013-09-18 15:09:53)
标签:

it

互联网

自媒体

 

 大众点评网风风雨雨已经走了快10年的历程,不同于那些闪电般崛起的互联网企业,其一直都是一家典型的慢公司,长达十年专注的坚持深耕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其商业模式的根基来自于用户优质的点评信息,多年积累所营造的点评氛围以及由此在商户口中形成的良好口碑,一定程度上也已经成为互联巨头们难以跨越的天堑。但随着团购、百度地图、微信、微博、淘宝等巨头都同一时刻进军生活服务领域,大众点评网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给大众点评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会员卡初尝试的失败

早在2005年5月,大众点评网就推出了会员卡,这曾是大众点评网创始团队第一个认定的公司级产品,为大众点评网带来了数百万元的收入,在当时注册大众点评网的50万人中,上海一地就首先拥有了15万的会员卡用户。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张涛甚至依据此项业务从红杉资本那里融到了公司第一笔100万美元的投资。但在仅仅一年多后,这就被证明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发出去的几千万张会员卡经常使用的只有几十万张,1%的使用率很是惨淡。“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涉及收费模式的创新上一定要谨慎,尽量不要做改变商户和用户习惯的事情,除非能够为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巨大好处”张涛事后总结到。

会员卡这一商业模式从构思上看不可谓不聪明,但是在当时执行起来却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百倍。 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会员卡的需求是存在的,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每一次结账时再刷一次会员卡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不少消费者不是忘记了就是因为觉得太麻烦。在他们看来可能消费时直接打折就可以了,这种结合会员卡的复杂积分计算体验并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对于商家来说,会员卡业务需要改变他们长久以来的习惯,对于那时候的商户来说,做打折优惠卡他们勉强可以理解,但是大众点评会员卡积分系统与他们的收银财务系统的衔接有诸多不畅之处,甚至有商户直接表示文化不高的服务员不会操作。这两方面叠加的直接结果是,会员卡使用相当不便。

笔者认为,在当时大众点评网还没有开始发力移动端,流量主要还是在线上,而会员卡的消费却是要在线下。大众点评强大线上流量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会员卡业务也会使大众点评网越做越重,进而被线下过重的业务所拖累,造成巨额的信息保持和维护成本,这会给网站本身造成很大压力。


二、电子优惠劵的成功

虽然一些商户更倾向于直接靠打折优惠等促销手段来吸引顾客,尤其对那些中小商家来说,为用户提供会员卡,还需要额外的支付一定的成本,愿意尝试会员卡的是大多是那些互联网意识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的连锁企业。在经历了初期会员卡的尝试失败,大众点评网发现要想把大量用户和大量商户连结起来,简单的做法就是把这些商户的优惠信息直接告诉消费者,也即电子优惠劵。商业模式奏效的关键还是要看那些传统商户能否理解并顺利对接,表面上看,电子优惠券的模式简单粗暴,但是正因为它的“简单”,大众点评网也得以继续做一家轻公司而不至于被线下过重的业务所拖累。 

对于商户来说,打折促销是经常发生的经营行为,以往为了促销信息被更多人看到还要耗费人力物力制作DM单沿街发放,电子优惠券的出现解决了他们这一需求。对于当时规模尚小的大众点评来说。电子优惠券是一个轻型产品,试错的成本和商户理解的成本都很低。一开始免费送给商户,看到优惠券带来效果之后不少商户就开始选择付费,在双赢的基础上大众点评网也逐渐清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此后大众点评网又推出了“关键词推广”这一商务产品,通常和电子优惠券一起打包出售给商家。在用户有明确搜索需求时,则出现自然搜索结果关键词作为另一种营销推广。随着大众点评网行业影响力的建立,以及电子优惠劵等业务进一步的推进,终于在2008年底实现了盈利。


三、智能手机引领的大爆发

从2008年初大众点评网就开始尝试WAP站点,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和功能改进,直到2009年3月,大众点评网才正式大规模推出了其手机版:wap.dianping.com。仅仅推出一周时间,流量增长就高达60%,优惠券下载业务量也猛增。在推出的点评网手机客户端上线1年后,流量就已经占据整个大众点评网的20%,更是于2012年8月移动端独立用户突破4000万,来自移动端流量超过PC端流量达到60%,这对于大众点评网网所从事的本地生活生意来说是一个质变。截止到2013年第一季度,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超过70%,移动客户端累计独立用户数超过6400万。对于大众点评的业务来说,智能手机的出现简直就是天降神器,跟地理位置结合的随时随地可用,让许多之前不怎么在PC上查找吃喝玩乐的高消费能力用户成为了大众点评的新用户。


四、团购带来的新增长

Groupon的兴起,美团的引爆,团购这一爆发式增长的新商业模式对大众点评网无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当团购和手机几乎同时起来的时候,资源有限的张涛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优先发展客户端。在他看来,团购只是一个营销手段,它的本质是一个付费的优惠券,借助这个工具能够让大众点评的营销锦上添花;但是如果失去了手机这个阵地,一旦有人利用手机去做商户和用户的数据积累,对于大众点评无疑是致命打击。大众点评网可以说是躲过了竞争最为激烈的千团大战,但是也错过了团购业务发展的最佳时机。

千团大战的恶性竞争环境使得消费者针对团购的投诉量不断攀升,很多消费者在参加一些网站团购前,会先到大众点评网上查询商户的价格、品质、服务等具体信息,看看其他网友的消费点评再下单,团购对于大众点评网来说是其核心商业模式的必然延伸。大众点评网以前所做的事都是将用户与商户相链接,而团购创新之处在于,颠覆了以往市场先汇集用户需求再向商户讨价的经验,将其变为由后者向前者主动供给。团购不仅充分释放了大众点评过去几年与线下商户的关系,也反过来大大促进了对商户的影响力。团购后的点评建立在真实消费的基础上,在增加了点评的真实性的同事而这又会反过来令商户进行自我筛选,避免弄巧成拙,这些使得大众点评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令对手难以超越的门槛。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大众点评在全国的团购销售总券数已超过1.1亿份。

大众点评网通过提供电子优惠券、团购等产品培养了用户以及商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长达10年的积累,曾经会员卡试错的教训,这使得大众点评网在商户和用户端都有庞大的数据积累。但团购泡沫的破裂也逐渐让人们开始单靠追逐概念的乏力,团购的核心本质还是背后的服务。团购的弊端在笔者看来是没有连续性,是一种阶段性的促销手段,消费者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享受优惠,这样虽然短期刺激了消费,却没有让商户看到持续性,对于客户精细化营销更是无从下手。


五、电子会员卡的再发力

当移动端逐渐成为大众点评网新的增长点时,智能手机的发展也让曾经失败的会员卡业务迎来了自己的笫二春。移动端用户不会“跑票”,每个手机都指向特定的客户,最适合做客户管理。而会员卡的核心则是帮助用户形成一个会员体系,从技术上来说会员卡本质是卡号,背后则是一整套行为信用体系,在智能手机时代每个人的消费信息,口味倾向都能够被保留和记录的情况下,基于海量的消费数据,为商家提供更精准的营销工具,降低商家的营销成本,会员卡所代表的用户会员体系对于商户进行智能化服务,并最终成为O2O闭环来说意义重大。电子会员卡这一营销神器的推出,使得用户行为从可追踪到可衡量再到可预测,所有用户在线上到线下的行为都能够记录和衡量,最终形成基于海量用户消费行为的数据库,进一步对这些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来预测相应营销行为对用户的影响。


 回顾大众点评发展的历史,实体会员卡的生不逢时,到转型开始做优惠劵,手机客户端加团购的战略遥遥领先竞争对手. 如果说团购是O2O的第一步的话,电子会员卡则开始迈出第二步,这是一个极具有想象空间的产品,能够为传统服务业带来很多新的可能。电子会员卡的推出更使得大众点评有发展成为O2O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淘宝的可能性。10多年来持续的专注力,如今的大众点评或许已成为O2O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公司。但移动互联网引领下的O2O本地生活服务的爆发,大众点评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