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轮明月寄思愁——以人教版五上《泊船瓜洲》为引,初识思乡诗中的月意象

(2017-09-28 00:44:50)

一轮明月寄思愁

——以人教版五上《泊船瓜洲》为引,初识思乡诗中的月意象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七小学  赵潇波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那一轮皎月从《诗经》里照射出澄澈的光芒、对美的欣赏,也照出了内心的忧思。从《诗经》继续前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轮明月照出了人生的种种困顿,“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明月的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她所有的特质不仅是抬头望月的目之所及,更多时候,她成了人的心灵映像。诗人们借月抒怀,在明月上寄托了诸多的情思。而这类情思中独思乡诗最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即为思乡,也选编了一组思乡诗词。有人说,如果弄不懂月亮意象,也就读不懂中国古典诗词。所以我选择其中既有月,又表达思乡之感的《泊船瓜洲》一诗,让孩子们通过一组古诗词去初识思乡诗中的月意象。

虽然自己不是第一次讲古诗词,学生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词,但我们却是第一次真正接触诗词中的“意象”,所以我将此次教学目标定为:

1.回顾《泊船瓜洲》,初步感知诗人借助“月”来表达思乡之情。

2.学会抓住动词来体会诗人望月抒怀时的不同心情。

 

一、感知月意象

先出示一组含“月”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发现望着同一个明月,有人是因为好奇、天真,有人是因为孤独,有人因为思乡,有人因为欣喜……继而找出表达情感最多的是——思乡情。带着这个有意思的发现,一起走进一轮明月寄托的思愁。

(一)回顾《泊船瓜洲》

1.第二单元是以思乡为主题的单元,有一首借月来寄思乡之情的诗——《泊船瓜洲》。

2.夜深人静,望着那一轮明月,王安石不禁吟出——。(生配乐读诗)

3哪一句最能让我们体会到这轮明月寄托的思愁?哪一个字最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此刻的思乡情——还。

4.想要还,却不得还,是因为离家太远了?不远:一水间、只隔。

5.离家近,多好还,可为何不还乡?此时,王安石是什么心情?

是啊!他因两次变法失败而被罢官,此次朝廷再次命他出任宰相,但他已心灰意冷,这次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此时此刻,王安石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开家乡,满心惆怅,只能抬头问月——明月何时照我还。

6.这一问却问了不止一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年又一年,明月下,江南美景正等我归来,离家久,不得还,王安石更加—思乡心切,吟出——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借《宿建德江》,再次走进月意象

1.王安石因满心惆怅而问月,那同样泊船江边的孟浩然又为何而思乡呢?

2.读中悟:找一个动词,找一个和诗人有关的动词,体会诗人此刻望月的心情。

生1:愁——独自在外,不免满腹思绪,所有内心充满忧愁。

生2:近——月之孤独,犹如孟浩然此时的孤寂,所有他感觉月亮和他相亲相近。

3.此时孑然一身的孟浩然,望着江中一轮明月,因为孤独和月有了共鸣。这一类诗歌在古时最多,如我们刚刚读过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抓住动词来理解诗人的孤寂思乡情?

4.那王安石、孟浩然、李白、苏轼等诗人,仅仅是思念故乡这个地方?思乡更因为思人。

5.那为何思的不是你和我?思人更思念那份浓浓的深情。

6.从《泊船瓜洲》到《宿建德江》,为何诗人都要借“明月”来“寄思愁”呢?

——为何不是家乡的一条小溪?一座石桥?

——漫漫长夜,只能清晰看到这一轮明月。

——他还可以感受这又绿江南岸的春风啊?还有这眼前的滔滔江水?江里的哪些游鱼?_月的清冷、孤单,更适合来思乡怀人。古时不便的交通和通信,唯有天上这轮明月和亲人朋友同时看到。

至此,学生从诗歌中初步感受到月的意象的作用,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正因如此,诗人借月抒怀。

 

二、将“月”的意象与“秋思”关联

关于明月遥寄的思乡之情,我们还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搜寻到更多,但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多读几首,那这节课就把月的意象单一化了,而学生也仅仅是感受到诗人或因惆怅而望月思乡,因孤独而借月抒怀。所以我又加入了两首诗词:《月夜忆舍弟》《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根据学习单上提供的相关注释,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对诗词大意的理解。抓住动词感受因战乱而望月抒怀的杜甫和因相聚而借月咏情的王建。让学生明确虽然都是假情与月,但缘由各不相同,以期学生课后去有更多发现,更多收获。在学习这两首诗时,除了再次感知月的意象,还让学生去发现它们另一个共同点——都是写在秋夜的思愁诗。秋天,树木纷纷飘洒,走向悲凉。中秋之月却分外明朗,满心满眼的月色,让满怀思愁的人想躲躲不开,那份远在他乡的孤独、感伤无形中放大,秋让明月更多一缕思愁。愁字,正是表达离人心上一片秋啊!而诗人此时的诗情“见秋愁更浓”。

这既是对课堂咏月思愁诗的补充,也是对之前运用动词去体会诗人望月心情这一学习方法的检测,更是对下一个诗词意象学习的开启。

 

三、试将月的意象诉诸笔端

天上有月,诗中有月,我们同学们的眼中、心里也有月,对吗?那用笔写一写,你心里的明月吧,或者你想对月说些什么吧!

在那轮明月照耀下,在多首咏月思愁诗的诵读中,孩子们也将月留给了自己:

月在夜空,我在他乡。

月儿月儿慢点走,请照亮我回家的路。

圆月高空挂,我心飞故乡。

……

虽然他们写就的月的意象还略显稚嫩,还不甚符合诗词韵律,更没有做好平仄相对,但这轮明月照进了他们心里,感知到明月照出的离愁别恨。他们开始学会与明月相逢,与明月相知,借明月抒怀,这就是一种成长。或许多年之后,他们才会明白“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但只要他们保持这对月的温柔的狂热,自会让这轮明月成为其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参考文献】

1.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4

2. 杨万富,任红玲.《古诗词中的月意象解读》.文学教育,2009.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