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吊梨汤”是北京餐饮中常见的饮料,有些餐馆还会弄快仿古的招牌,来搭配这个听起来好像“老字号”的名字。
之所以称为“小吊梨汤”,李老师听到通常的解释是因为容器用铜的“提吊”来盛。
然而,这是个“吊”是个错别字,正确的应为“铫”(音同吊)。铫是一种便携小金属锅,后引申为一种带柄有嘴煮开水熬东西用的器具。这是一种传统的炊具,用于持续加热,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后传入日本。
这种器具在古代是很雅致的,用来温酒、煮茶。白居易《问柳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讲的就是这种情景。

所以,小吊梨汤是一种同音字替代的以讹传讹,包括其盛的容器,正确写法应该是“提铫”。而且,讲究的做法应该是中间一个小火炉,随时温热。不过现在餐馆大多都简化了,用大锅煮好梨汤,分散到“铫”里,仅仅当个容器了。

至于“提吊”又是什么?除了理解为“挂起来”,另外就是一种武术技法了。
提吊手是巴蜀民间技击散手秘招中的代表之一。是在实战搏击中双相交错用力的一种打法;即,一手防敌攻击手抓住急下吊,另一手则上提折其关节。同时,也是一种以提吊膀式开门而命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