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它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外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作为70后的我,也是看着长影的很多英雄故事片长大,此次走入长影旧址博物馆心情特别激动,也勾起了我很多儿时的回忆。
2017年拍摄于吉林长春。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是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人建立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10月1日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影旧址博物馆是长影集团在完整保留1937年原“满映”建筑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完成的,所以在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上还是保留了最初的模样,这里是记录长春电影制片厂发轫、进展、繁荣、变迁的艺术殿堂。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许多“第一”由长影创造。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长影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片的图片资料,我想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主要讲的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看到这个画面,很多人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回忆起小时候看电影的场景。一张板凳、一把扇子,偶尔会有一包几毛钱买的瓜子,在村里的大操场上看着露天电影,那是那个年代最幸福的事情。

这里是最早的一个电影院,当时的科学技术没有这么发达,荧幕是在头顶的,人必须躺下来才能看。差不多是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上放电影的意思,估计看久了会累。

走过一个时光隧道,记录了新中国的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这里有很多你熟悉的电影简介,满满的儿时回忆。
如今在这里你能看到当年长影人的工作场景,简单的设施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很多环节都是靠手工制作完成,但长影人还是为我们创造了一部又一部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在一面墙上看到很多当红演员年轻时的照片,最熟悉的是中间的不老女神刘晓庆,因为她还一直活跃在荧屏。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很美丽。
这幕黑白电影墙里记录的是当时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场景,从画面上看当时的拍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所以在那个年代能拍出这么多优秀的影片,是多么的不容易。
看这画面你明白他们是在干什么吗?原来是在拍摄演员在骑马。这道具也真的让人大开眼界了。
长影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倍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毛主席曾亲临长影视察、慰问。
走出长影的时候,在门口遇到几位叔叔阿姨,正说着当年在此工作的情形。原来他们是来故地重游的,其中有位年纪大些的叔叔悄悄抹着眼泪。是啊!这里是一代人对青春的回忆,也正是他们的付出影响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2016长三角新浪微博旅行家TOP3,新浪浙江年度自媒体。
2016搜狐旅游年度最具影响力作者。
2016今日头条年度旅游头条号。
2016腾讯年度旅游企鹅号。
2016网易浙江年度阅读量五强。
2016乐途旅游年度最具传播价值奖。
微博:@寒残一叶,微信公众号: hancanyiye,微信号:hcyy057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