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漏底:永不洪涝的古村落


漏底古村落,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陶源村,距离玉山县城20.3公里,距离三清山28公里。这里,有悠悠岁月直见性命的表达式:黄泥筑成的土房,清代的木质结构和参差不齐的石路。它们,耷拉着眼皮,在深山老林的角落里蹲着,等待与睁眼看世界的人相遇。
泥巴房,这种从烂泥巴里掏出原料,再经过重塑的东西,泥泥泞泞地,团结在一起,度过了它们夹风带雨的几度春秋。黄不拉叽的外表,貌似从来不洗脸,更谈不上刷粉与化妆了。这种古朴的乡村素颜,反而与大地原野甚为登对,浑身散发着一种另类美,照样可以迷死人,让今人缅怀、凭吊,甚至想要在墙上,戳几个感叹号。
漏底公社食堂,这名字,颇能激起“革命闯将”年代的造反有理心。咱虽没有革命过,但是好歹也要拉起造过好几次反的架势,否者达不到“异质同构”的效果。至少,也要玩味会“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的咀嚼体验吧,志在“与不朽同在”。
以下照片基本都是在腐朽的阴天拍摄,对于视光影为灵魂的追日老师而言,感觉总是有所缺憾。拍摄那天,一闪而过的阳光老爱挑逗我们,貌似红太阳开始照山岗了,可是等我跑到定点位置,它又隐了。算了,就拍拍俺混迹于鸡朋狗友牛伴中,驻足于篱笆雏菊还魂草里,徘徊在青苔田埂小巷处吧。没有阳光,追日老师用朦胧的神秘感,一样临摹出了此地,寂寥又丰盈,清远又惦挂,拙朴又成熟的风格。
阿芳问俺:“要是待在这里生活,你能扛多久?”我也不知道,反正一定比她久。有特色的地方,只要有水有电有网,就能让我沉潜一段时间,从各种或明或暗的角度,去研究它进化的过程,裂变的基因,外在的表征。再用文字去絮叨絮叨,它给人带来的,第一眼的可亲,第二眼的可叹。深挖泥土里的故事,格外花时间,之后,才能把悲伤的事乐着说,忌讳的事淡着说,深刻的事浅着说,高兴的事喜着说,牛逼的事吹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