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仿古文》

(2014-04-01 23:03:57)

《諫廢佛論》

今日著述論佛,先言此論以明其志,紹安繼之宋明道統,亦受天主基督之學,理在匡扶真言,明辯上帝之篤信。於佛學之上幼有多觸,多厭其惑人汙言,煩其蠱人教物,乃就此書,一為重塑其本,明其源,以啟蒙諸受佛徒誆騙之妄善,明佛理之謬誤;二來淨化其真學哲理之可用攘除邪論無用之教殤;三是斷其異端崇泥胎而拜寺之偽性以正華夏之本道;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豈可執信而用哉?

佛教者,衣冠無異於禽獸,語言不同于華夏,非華夏之本乃夷狄之教也,本書之意非揚贊佛教之言論,而乃滅佛之法言,所謂:教可廢學不可盡廢,形當毀而不可元神俱滅,於佛學當整理清本。故而言:‘佛之教當毀,佛之學當滌’。

佛教于中華,若罌粟於肉身,損其心志,敗其肌理,烈毒無比,較抽魂奪魄,斬手宮身之酷刑亦不為過。況佛教本非中華之物,源自異國,其學好冥,其道好空,非有大成,乃是虛言,不見其大智度人倒聽其禪言穢語,所謂苦禪輪回之道,實為人畜善惡泯滅道理之根本,因果報應之說,乃束手待宰而頹民之謬論。觀歷代佛陀高僧大德也罷,淫僧禿賊也好,不過一物也,皆以教惑之,以理殺人哉。佛之教論源啟天竺,本不適於中華,況其修繕寺院,多拜泥塑凡胎,崇偶像之鬼神,拜亡骨之妖言,不顧人倫禮樂之道,亦不復禮敬上帝之心;詐騙財色,佈施道場無不以斂財無德而為其猥性。燒香磕頭亦不過是騙取錢財之推銷。況末法之時,未見聖賢,目及禽獸,偽託佛門之言,行骯髒可恥之事,異端重生,貪淫浸骨,久禁不絕,活佛菩薩等異端邪穢之妖僧若雨後菌菇燒殺不盡,名曰佛陀實為惡鬼,故而以為佛之教必廢不可複也。

佛入中土多有賊亂,佛教大盛,必為亂世。中亞古崇佛教之國多因此淪亡,回教東侵乃乘其弱也,古史之上崇佛而亡天下者多也;嗚呼,梁武入寺,候景亂國;憲宗迎骨,餓殍遍野。蓋佛教興盛,僧尼遍野,國無禦兵之人。廟宇堂皇,庫無充饑之糧。田野不復耕織,書堂不聞吟誦。饑民塞道,餓殍遍地,時末日之兆也。反觀蠻夷之輩,口誦佛經,殺人如麻,姦淫擄掠,戕害道義,無惡不作,大興佛教盡依佛言亦不忘喪天害理未聞天譴也,元清夷賊竊據華夏,多推佛論以泯其暴政,弱其民性。華夏之士人謎於佛教,終日吃齋拜鬼,不思人倫進取之道,苟且偷安,得過且過,好聞空口,不識道理,曉看今日之中華,民性頹亂,多好忠恕,性格奴媚,常言以德報怨,所謂隱忍哉,所謂寬恕哉,所謂放下屠刀哉之言不在少數,可謂佛教之惑難辭其咎。

佛教於道家者,以因果輪回虛空報應之學替其大道自然之本,佛門典故多作道教害人,佛教救人之狂言。迷道惑人,以偶像代,使其不思天道自然,人間法度。於儒家者,佛言惑人,弱聖人之學,否先賢之教誨,多以虛言魅惑人間,偽儒之托奴化人性,蓋二十四孝之論者,非儒家之真言,皆乃佛教鬼話。於基督者,妄言打擊,虛言諂媚,多釀教案,不思救人向善發斂財害人,亦以佛陀謬論撻伐上帝之真理,蓋晚明之時,佛僧之輩未見為國為民赴湯蹈火者,卻見互立門戶引賊害人,依附閹党釀造南京教難,蠱惑人心,圍攻教堂者有之。而佛寺百座不畏其貪,金身百座但言其少,功德箱滿猶戀金銀。欲壑難填,罄竹難書其罪也。可笑舉頭三尺不見神佛澤人只聽塑教佛之泥胎而大興土木,困民乏力,勞民傷財,夜半之時未聞夜叉復仇緝惡卻見佛僧淫人之賊容。故謂之:僧佛聖人者實皆為民賊也。即便釋迦再生,不過一游僧賢人也,奉其國命,來朝京師,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泥胎之貌,凶穢之餘,豈宜令人宮禁廟宇殿堂家宅中?

故而紹安以為:佛教者必廢也,舍利者可焚也。於天下之佛寺廟,以古物者可存之,以僧地不可存之。佛之學當以理獨存于人世,佛學應在書本之上,不在民間行為之中,可學可看不可為之迷之,中華可有佛學之學士,不可有佛教之門徒;廟宇僧尼非佛之相也,舍利泥胎非佛之真也。丹霞燒像取暖,德山褲中縫像已明佛之學非在廟宇泥胎之上,而在禪理天地之間!每有教亂天下者,國有忠良之臣必護國為民而謗其謬論者有之,先齊梁有範子真《神滅》,後中唐有韓退之《諫骨》;此皆忠良之言。紹安舊讀其文乃知先儒之付出艱辛。

夫子曾言: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人活當世尚且不清,安得事來生鬼神之說。《老子》亦有:天道行哉,鬼神而避之。佛教眾神眾鬼之說自然應避退天理道統,華夏正道亦自當對其敬而遠之。

蓋三代之盛世,堯舜之親為,承天濟民,溫良恭讓之禮教,皆出華夏正統之學未見佛言,乃有上帝之信也。不為佛有亦不為教滅,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乃为废佛教,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今寫《禪言》之書,不過明辨:禪、天臺、淨土、律、唯識、五宗之學,五宗學明則漢之佛學皆可澄明,不復為教所惑也。

積善之家非應禮佛亦可有餘慶,積不善之家未因禮佛而避餘殃,自宋起有感唐亡之悲,而儒家正統蓋朱子亦號召辟佛者,乃解其教,納其學,滌其本善以應儒家,理學興盛由此而成,宋明之昌隆,士夫之為民,宋明忠義之氣節皆有此來,故曰民性複,天下正道歸,不可不攘除異端也。親釋老而遠儒學,此元清所以敗亡也;親儒道而辟釋老此宋明之所以昌隆也。華夏復興,字字千鈞,狂禪枯寂之學,不可為復興華夏之道也。

但見佛堂不復木魚壇缽聲,而充鳥鳴空鶴歌鸣;不復金剛泥胎體,而有鼠充其為宅。但見麋鹿遊繞佛廟,不見僧侶成群出入。但聞古樹草木之氣,不聞穢香黃紙之味。如此天地自然之貌,不比金縷青瓦美哉?

絕崖先生——薄紹安書

大明崇禎3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