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位之父再谈定位

(2012-08-21 17:33:41)
标签:

杂谈



文|《第一财经周刊》 2012.08.13 第30期
C=CBNweekly
T=Jack Trout
  1969年,杰克·特劳特提出了定位理论的概念,1972年他在《广告时代》刊登系列文章阐述系统营销哲学。之后,定位理论被迈克尔·波特引入到企业战略中,作为竞争战略的重要一环。杰克·特劳特现在是美国特劳特伙伴公司总裁。


  C: 你提到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传统传播信息方式,在这种变革中,你的定位理论有何创新?


  T: 我们可以看到社交媒体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社交媒体的营销上,我依然在探索,所以这是谜。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个公司Google与Facebook。Google是一个很好的广告平台,因为用户就是用它搜索信息,所以在信息中提供广告,用户相对欢迎。但用户使用Facebook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是用来分享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体验被广告打断,这是和以前电视媒体最大的不同,传统的电视媒体可以插播广告,但社交媒体如果这么做,用户会非常反感。


  C: 有些企业坚持强化自己的优势,如果按照你的定位理论,它们更应根据市场去调整定位,寻求差异化,这两种策略在你看来有何种区别,是否相悖?


  T: 我认为这两种策略并无本质区别。如果企业既有的竞争优势能够发挥到最大,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战略。但问题在于我们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竞争对手也会将自己的竞争优势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博弈,是你的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企业能够做什么并非单纯由企业自身所决定,而是企业的竞争对手能够允许你做什么来决定。


  C: 但市场环境变化如此之快,这是否意味着企业的定位要随之调整和改变?


  T: 不是这样的。并非对定位所改变,而是需要在定位上有很高的灵活度,企业要用很快的速度去做出调整。企业在某些方面非常成功,一旦成功,竞争对手就会涌入,仿照你的做法,竞争会愈加激烈。在中国我经常提三点,做到第一比做到更好更重要;第二要在消费者的心智资源里面占有认知;第三点要实现差异化。中国与美国的不同在于有庞大的市场。比如,一个美国企业可能只拥有2%至4%的市场份额,这在美国是无法存活的。但在中国同等规模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是“基数效用”。


  C: 但在如此大的市场,面对如此多的消费者,消费者面临严重的信息冗余,企业应找到何种营销工具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T: 第一点,如前所述通过定位占领消费者心智;第二点,商战。如果一个企业是品类的领导者,需要提出新的想法去尝试,另外一点是要阻截你的竞争对手。当竞争对手提出一些好的意见或想法时要及时跟进。但有时很多的企业,这两方面都没有做到,最后就失败了。第三点就是差异化。


  C: 有些企业之前成功的定位会影响之后定位,比如低端市场品牌成功影响到高端品牌,企业如何改进?


  T: 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丰田在美国曾被认为是中低档品牌,但为了推出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它规定雷克萨斯与丰田的4S店必须至少相隔20英里,以保证消费者认知的区隔。有时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企业做的越多,消费者越怀疑,改进是非常困难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