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耳朵》及其他
樊发稼
昨天收到天津新蕾出版社寄来几本新的《童话王国》杂志。我是该刊10个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故每期都免费获赠。由于年事已高,实在无多精力细读。倒是我内人(内人即妻子。亦可叫内子,都是谦称。现在常见有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夫人,欠妥,因那是尊称)读后发现了我一首诗,登在该刊今年第3期(3月1日出版)36页的《海的耳朵》:
雪白的浪花,
开出千朵万朵——
大海,大海,
你为什么这样快乐?
大海说:
“我听见了
快乐的小朋友
唱着快乐的歌。”
软软的沙滩上,
有这么多这么多的贝壳。
哦,大海
竖起彩色的耳朵!
此诗曾收入我多本集子(有的分行不太一样),《童话王国》属于转载,事先我不知道。
我认识的江苏常州女诗人任小霞老师的“温馨点读”写得很好:
“亲爱的小童(话)迷,当你读到贝壳是大海的耳朵时,有没有露出会心的微笑?大海听到了什么?她听到了快乐的歌,所以心情这么好——开出了千万朵浪花!大海的耳朵是用来装(听)快乐的,那么树的耳朵呢?花的耳朵呢?你的耳朵呢?你是不是很想跟大家谈谈耳朵(里)的秘密?”
三个7岁的小朋友分别写了三段话:
“大树有很多耳朵。听见小鸟在唱歌,听见竹笋在探头,听见太阳在吃着冰淇淋,听见许许多多小生灵在欢笑!(沈
鸿,7岁)”
“风的耳朵,是小鸟,飞过好多地方,听到许多秘密。(雍栩凡,7岁)”
“小树,你的耳朵好奇怪哟!春天翠绿,夏天肥美,秋天变黄,一到冬天,就不见了,是去捉迷藏了吗?(吴嘉元,7岁)”
这三个“小朋友”,虽然有名有姓,但我猜想可能是编者编造的、杜撰的。我在诗里将贝壳比作耳朵,是取其外观的形似(其实这个比喻也并不新鲜)。“沈”和“吴”都把树叶喻为树的耳朵,有点牵强。再说,耳朵的功能是听,“竹笋在探头”怎么听得见?“太阳吃着冰淇淋”怎么听得见?说树叶的颜色春天是翠绿的,秋天变黄,都没错。但夏天肥美却和颜色毫无关系。“雍”把小鸟比作风的会飞的耳朵,就更离谱了……
喜欢写诗的大小朋友应该懂得:比喻也是一种想象,想象须以真的生活里看到的为基础,才合理。否则要闹笑话。
2015年5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