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福州晚报》副刊 我的文坛起跑线
(2013-01-28 15:28:01)
《福州晚报》副刊
我的文坛起跑线
福建 章
武
|
■章武
在历史长河中,30年只是短短一瞬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它往往就是生命中最可宝贵的时段。30年来,作为一位读者,我感谢晚报让我每一天都能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和城市前进的跫音;作为一名作者,我更感谢晚报鼓励我、鞭策我,让我不敢偷懒、不敢懈怠,从而时光没有虚掷,年华没有虚度。
1982年,晚报刚创刊时,我还只是一名初涉文坛的年轻作者。我投给《兰花圃》的第一篇散文是《美哉,榕树》,第一篇随笔是《郁达夫逛南后街》。从那以后,副刊的历任编辑潘文森、延青、鲍国忠、陈志平、杨世膺、林登豪、陈咏红……相继成为我的良师益友。1992年元旦,正值随笔热在全国各地报刊风起云涌,我和舍弟章汉合作的专栏《骥斋随笔》在晚报上应运而生。这是我俩一生中的第一个专栏。此后,经受锻炼且勇气大增的我俩,分别在《福建日报》《湄洲日报》《泉州晚报》及省外若干报纸或分或合地开辟了其他专栏。
当然,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能取代自己的家乡山水。1996年,我又回到《福州晚报》,推出新的个人游记专栏《名山游》,直到2003年,持续达8年之久。这是我付出劳作最多的一个专栏了。其间,晚报副刊的编辑虽多有变动,但与我的联系却从未中断,每一位编辑对我的每一篇来稿件都是认真校改,犹如我最亲近的旅伴,一路上搀扶着我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山:从东岳泰山到南岳衡山,从大西北的昆仑山到台湾宝岛的阿里山,从日本的富士山再到欧洲的喀尔巴阡山……去年,当我把登山的游记作品结集成《一个人与九十九座山》一书时,发现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都是在《福州晚报》上发表的。如今,我的这本书已在海峡两岸相继出版,由此,我不能不满怀感恩之情,怀念所有鼓励我爬山不止的编者和读者,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坚持如此之久,更不可能在晚年拄着拐杖、步履艰难之际,还能出版这么一本重现青春活力的文集。
福州晚报的历任编者,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优秀的编风编德,可谓一以贯之,代代相传。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时任副总编的潘文森同志,亲自提着月饼到省文联拜访郭风先生和我,说是晚报副刊拟敞开大门,面向全国组稿,希望我们能提供帮助。受其真诚所感动,郭老和我,当即毫无保留地开列出100多位散文名家的通讯地址,其中有秦牧、肖复兴、叶延滨、樊发稼、鲁兵、于波等名家,后来都常给晚报供稿。我想,正是编者的真诚深深打动了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人们常说,一张报纸,往往就是一座城市的表情。而我以为,外在的表情所体现的,恰恰是内在的胸襟和气度。30年来,晚报之所以能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其关键在于它充分体现了福州市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作者原为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协主席。)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