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冰波王一梅两本微童话集有感

(2012-10-27 10:28:32)
标签:

杂谈

    读冰波王一梅两本微童话集有感

 

                                   樊发稼

 

    最近我在南京参加一个活动。活动中见到两位作家,一位是浙江的冰波,另一位是江苏的王一梅。他们各送我一本新出的书。冰波的书是《水晶靴子》,王一梅的叫《住在树上的猫》。两本书都是“微童话”图画书(每本含18篇作品),我好喜欢这两本书啊。

    微童话是童话的一个崭新品种。顾名思义,它的特点在于“微”。每篇字数只有一百多个汉字,绝不会超过两百字。

http://s10/mw690/8805dfadtcd03be23cdf9&690

    微童话再“微”再“小”,也是童话,具有童话的基本艺术特征,比如它的幻想性。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和微童话。作为叙事文学,它要有“事”。这“事”便是故事、情节,当然还有人物。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是。

    童话的核心,是虚构的幻想故事,微童话亦然。

    微童话,由于其“微”(指其格局、篇幅,一般不超过140个汉字),它的“体积”,类似于“闪小说”。

    童话有各种各样,有是像小说,有的像寓言,有的像一首诗,微童话也是的。

    试举一例。那是冰波的《豆豆兵去打仗》(本篇及下文所举,均载上述两本微童话集):

 

    豇豆坐着它们的豇豆船,要去蚕豆国打仗。

    上了岸,豇豆兵看见了眉毛黑黑的蚕豆兵。它们的个儿好大啊。

    蚕豆兵队长对豇豆兵队长说:“你们这么小的船,小心翻船。你们要到哪里去?我用蚕豆大船送你们。”豇豆兵队长轻声地说:“算了,队伍解散,大家回家种菜去……”

 

    这不就是一篇“极短篇”微型小说吗。有人物、有故事、有思想。“豇豆坐着它们的豇豆船,要去蚕豆国打仗”。啊,是要去打仗,豇豆打蚕豆,怎么打?在迷迷小的豇豆眼中,蚕豆当然“好大啊”,豇豆能打赢吗?悬念撩人呀。蚕豆兵“眉毛黑黑的”,描写好传神,也好有趣。两军相峙间,蚕豆兵队长对来犯的豇豆兵队长竟说了一句谁也想不到话:“你们这么小的船,小心翻船。你们要到哪里去?我用蚕豆大船送你们。”一种令人感动的温存、体贴、关爱之情,消弭了一场战争,干戈立马化为玉帛。故事的这个结局完全出人意料,作品的意旨深邃而耐人寻味。回头看,这确是篇微童话,又神形兼似于一篇“极短篇”微型小说。

 

    再来赏读冰波的《树叶鸟》:

 

    秋天,树叶干枯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就像鸟儿在飞一样。

    忽然,就在树叶快要落地的时候,每一片叶子都变成了小鸟。

    小鸟们飞起来,飞到一个美丽的湖,洗一个澡,拍拍翅膀,然后飞到远方去了。树叶变的鸟,明年会再来,当它们回来的时候,还会回到树叶上,变成一片新树叶。这就是神奇的树叶鸟。

 

    作品通篇由美丽的想象构成。情节随这种美丽想象的自然律动而有序运行,基调轻逸舒缓,意境浓郁,像一支华彩而宁静的抒情小曲,像一首雅丽优美的叙事小诗。细思之,作品颂扬的不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吗,同时也含蓄地揭示了有关四时物候自然轮回的法则。

 

    我们再来看王一梅的《鼹鼠的一天》:

 

    鼹鼠爱挖洞,早晨,它挖到一枚金币,“见鬼,我不要。”

    中午,它挖到了蛇的家,整个下午,它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心怦怦地跳。

    晚上,它挖到了两个土豆,一个很有水分,另一个干得像石头。

    它啃完了有水分的土豆,又抱着像石块一样的土豆睡着了。快乐、安全的感觉伴随着它。

 

    事不过三。“三”,似是我们传统叙事的“黄金律”。“三兄弟”、一个人三次遭遇、三个情节、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刘关张草园三结义、三人行、三进山城、三字经、三部曲、三足鼎立、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不一而足。这篇微童话里,作者从“鼹鼠爱挖洞”这个故事核,机智地生发出“三”个不同情节,这三个不同情节分别折射出主人公鼹鼠的胆小、善良、淳朴的品性。作品最后说鼹鼠“抱着像石块一样的土豆睡着了。快乐、安全的感觉伴随着它”,令读者味之不尽、遐想无穷。

 

    王一梅另一篇题为《住在树上的猫》的微童话是这样写的:

 

    老猫躺在浴缸里,只露出猫头和猫尾巴,浴室里满是泡泡。

    泡泡飘进厨房,从烟囱往外飘。“它在玩什么魔术?”大家都很奇怪。

    泡泡装满老猫的房子。不好,房子要飘走啦。

    幸亏麻雀来帮忙,它们把老猫的房子卡在树杈里。

    “太好了,今后我就住在树上了。”老猫说,它觉得,这样离星星特别近。

 

    这篇微童话情节比较玄渺诡异,但极富童趣,因为那种幻想——泡泡将房子飘走­——太奇特了。而这种“奇特”性,是由符合儿童心性的游戏精神孕育而生。作品说,老猫若住在高高的树上,它会觉得离星星特别近,这种感觉很美,且饶有诗意。读了这篇微童话,我们不能不钦服于作家想象的丰富。

    ——这里顺便说一下,幻想的本质是想象,或者说,幻想是想象的极致形态。没有想象,何来幻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天才童话作家的看家本领、乃至是生命。我想严重指出,中国童话作家的想象力,一点也不比外国人差!

 

    冰波、王一梅的微童话,无一篇超过140字。真是精炼之极。“微”、“超短”、“极短”是微童话的基本“外部特征”。以故,微童话,从技术层面来看,属于“减法”艺术:将一切芜杂的枝枝杈杈,尽将减去、统统翦除,只保留其有血有肉的精髓而不显得硬邦邦、干巴巴。而这,非具高超思想和不凡技艺决不能为。

    微童话是童话王国的新公民。它是新事物。创作优秀微童话是戴着脚镣跳舞,难度极大。

    正如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局限性一样,微童话自有其短处,这是不消说的。有人苛求于微童话多多,这是不厚道的。微童话诞生于今天,是新的生活使然、新的时代使然。我相信它有强大生命力。当然,在艺术趣味日趋多元化的当下,肯定也会有人对微童话不感兴趣,那你尽可以去欣赏短、中乃至长篇童话。但无视甚至诋毁微童话,肯定不对。

    冰波和王一梅为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写过大量长长短短的脍炙人口的优秀童话,并荣膺过各种全国大奖。冰波在赠我的书上这样题写:“微童话是我的梦想。”我很感动。哦,一位已然取得大成就、有杰出造诣的童话作家,他是绝不停止自己的艺术探索的。只有不懈探索,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新出版的冰波、王一梅这两本微童话集,是我国最早问世的微童话集,是创作微童话的范本。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2年10月印行。作为微童话绘本,两本书的图画(彩色)都具有极高的丹青水准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限于篇幅,在此不及缕述了。

                        2012年10月27日,匆草于北京南方庄寓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