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旅:交织着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的名邑──夔州古城

标签:
长江三峡奉节夔州古城历史人文奉节港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02.游览过白帝城,坐大巴返回奉节港。
奉节县有近2400年历史,周安王时期便已在夔门附近修筑城关,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建县,其后或为郡县,或为州府,最高的建制为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会所在地),曾叫过鱼复、永安、人复等名字。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隶属夔州府。 因奉节是夔州府治所,所以人们有时会忽略奉节的县名,而称其为“夔州”或“夔府”。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奉节县城屡次搬迁。能为后人留下影像资料的奉节老县城(即元明清夔州城),形成于元代,迄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 本世纪初,三峡工程蓄水扩容淹没了奉节老县城,新的县城整体搬迁至西面10多公里外一个叫三马山的地方。
被淹没的奉节老县城东面,隔长江支流梅溪河,即奉节港所在的区域。这块区域叫宝塔坪(行政上属奉节县夔门街道),被淹没的夔州古城迁移复建在这里,有夔州博物馆、诗城博物馆、依斗门、开济门、古城墙、永安宫、耀奎塔、鲍公馆等景点。(点击可看清晰大图,本篇所有图片均可点击看大图。)

03.从白帝城回来的大巴就停在依斗门旁。

04.依斗门原系夔州府城南门,
因三峡水库蓄水被淹,

05.依斗门。

06.“依斗”二字出自于杜甫《秋兴八首》其二中的诗句“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门洞两侧的对联是也。
看到美篇中一位作者将复建的夔州古城说成是“白帝城”,又三番五次、言之凿凿将依斗门称之为“夔门”,我真服了。

07.从依斗门门洞看港口停泊的长江游轮。(网络图片)

08.依斗门西边。

09.夔州古城文保碑。

10.夔州古城文保碑。

11.夔州古建筑群简介及导览图。

12.从古建筑群简介及导览图来看,其范围并不大,称之为“城”有些过了,还是叫“古建筑群”比较准确哈。

13.依斗门西边的“诗城奉节”群雕。
回溯历史,从唐代开始,著名诗人如陈子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苏辙、王十朋、陆游、范成大、杨慎、张问陶、郭沫若等计千余名踏临奉节,或旅居或为官,留下上万首诗篇震烁古今。2017年,奉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华诗城”。
群雕中五位诗人,上层是李白;中层左为刘禹锡,右为杜甫;下层左为白居易,右为王十朋。其中前四人大家都熟悉,王十朋则少为人知。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科举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政声。他通经史,工诗文,著有《春秋解》、《论语解》、《尚书解》等,有诗一千七百多首、词二十余阕、各类文赋百多篇传世。 他在任夔州知州18个月期间,写下了315首诗,是有宋一代以夔州为背景写诗最多的一位诗人, 在所有留诗夔州诗人中仅次于杜甫的437首,可以说正是杜甫与王十朋的七百余首诗作,奠定了如今奉节成为“诗城”的基石。难怪这里会立有他的雕像。

14. 依斗门西边的“诗城奉节”群雕。

15.从依斗门再往西不远,就是奉节港。

16.奉节港旅游集散中心(候船大厅)。

17.奉节港的对面是诗城博物馆。

18.从白帝城返回奉节港,只是顺路看了几眼夔州古城,夔州博物馆只是坐车路过,诗城博物馆已走到门口了,也来不及进去看一下。

19.时间紧张,直接进港。

20.大哥,辛苦了。

21.出候船大厅,回望夔州古城依斗门、古城墙和耀奎塔。
图中矗立在长江边上白色的七层六边形楼阁式砖塔就是耀奎塔。据奉节的相关史料记载,建造耀奎塔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当地的文风,当宝塔建成之后,三年之内奉节竟然连中五名进士。耀奎塔后来也成了人们祈福川江航行安全的“风水塔”,很多当地人在出船之前,或闲暇之时,都有登临该塔祈求平安的习惯。这块区域之所以叫宝塔坪大概就是因为有这座塔吧。

22.耀奎塔下古建相对密集,开济门、永安宫(即有人认为是刘备临危托孤之处)、鲍公馆以及新建的夔州博物馆都在其周围环绕。

23.回望奉节港候船大厅和依斗门。

24.回望夔州古城墙及依斗门。

25.回望夔州古城墙及耀奎塔。

26.回望夔州古城,待有机会再来看您吧。

27.由奉节港西北方向望去,长江支流梅溪河上三桥同画框,倒影映碧水。前面灰色的是郑万高铁双线特大桥,中间红色的是县道大桥,后面白色的是沪蓉高速大桥。

28.港口内停泊的游轮。

29.港口内停泊的趸船。

30.港口内停泊的游轮。

31.港口内停泊的游轮。

32.港口内停泊的游轮。

33.港口内停泊的游轮。

34.游轮待起航,准备进入长江三峡西起第一峡──瞿塘峡。

35.长江三峡主要景点分布暨下水(奉节→宜昌)游览实时示意图。
本篇在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