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漫步在杜甫草堂(五)北部区域


标签:
成都杜甫草堂唐代遗址春夜喜雨园草堂寺区域 |
分类: 闳览博物┈┈游记 |


(接上篇)由草堂北邻继续往北,是唐代遗址。(点击可看清晰大图)

唐代遗址展厅。

2001年年底,杜甫草堂铺设地下管道时,在园内发掘出大面积唐代灰坑和唐代生活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为此建立了杜甫草堂唐代遗址陈列馆。
这一发现,印证了杜诗对成都浣花溪一带自然风貌、生活情景以及草堂方位的描写,为杜甫草堂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和文字佐证,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结束了诗圣故居的陈列展示历来是从文献到文献,而无出土唐代文物的状况,使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和丰富,同时也为研究成都地区唐代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素材,填补了成都地区唐代大型民居遗址考古的空白。

唐代遗址。

唐代遗址。

唐代遗址。

唐代遗址。

唐代遗址。

唐代遗址。

唐代遗址。

唐代遗址。

出土唐代器物。

出土唐代器物。

出土唐代器物。

出土唐代器物。

出土唐代器物。

出土唐代器物。

出土唐代石碑。

石破天惊一唐碑。

唐代遗址展厅东门。

展厅东门外是水系主景点,没啥看的。

水系主景点。

唐代遗址展厅和水系主景点处在园内最北边,看罢,南返去草堂寺区域看看。

草堂寺的历史比杜甫的草堂要早许多,始创于东晋末年,与文殊院、昭觉寺、宝光禅寺并称成都“四大精蓝”。经清代重建,整个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尚有五重建筑。上世纪50年代初,草堂寺划归杜甫草堂统一管理。
因为我们是从唐代遗址展厅返回向南走,首先看到的是草堂寺的后部(即北部)。

图中能看到草堂寺的最后一进建筑(原来是藏经楼,现在是草堂文创馆?)正在维修。

路过春夜喜雨园。年轻的妈妈说:妞妞,去跟杜爷爷拉着手照张相。

为了取全群雕人物,这幅没把妞妞拍上。

这幅把妞妞拍上了哈。

喜雨亭。

再次回到花径。

回望花径。

花径的南端入口,有一堵影壁,遒劲的“草堂”二字据说是清朝年间的周竺君手抓大米写成的,之后匠人用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碎片把这两个字镶嵌了起来,遂成一景。

这是杜甫草堂非常有名的一个留影取景点,源起伟人1958年来杜甫草堂时,曾面对影壁上花径二字久久凝视,留下了他一生唯一的背影照。现在这幅照片就挂在影壁对面的门内墙上。
于是后来的游人到此,凡看到伟人的照片,便纷纷效仿以为幸事,如果不在此打个卡,留个影,似乎就跟没有到过草堂一样。

穿过花径南端入口这道门,就从西侧面进入了草堂寺区域。

杜甫草堂本篇介绍区域示意图。(点击可看清晰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