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运河千年遗存,领略道口古镇芳华(上)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一面街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道口镇,地处河南滑县西北隅,是滑县县城所在地。

道口,顾名思义就是路口,能以“道口”做了地名,足以证明这里的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传说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是黄河故道鲧堤上的一个古渡口。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对古渡口曾有疏浚。 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其中的永济渠(今称卫河)从道口曲穿而过,这里成了不可替代的漕运码头和商贸集镇。后经宋元,历明清,道口愈加繁华,据清乾隆《滑县志》载“凡漕粮入津,芦盐入汴,率由此道”,当时卫河上通百泉(今辉县),下达天津,沟通了津、冀、鲁、豫、晋数十个城镇,道口码头上下数里,船桅如林,商贾云集,四时畅行,道口由是天下闻名。而道口最鼎盛的时期是在近现代,1907年,道(滑县道口)清(博爱清化)铁路修通,这里成了连接铁路、公路、航运的“水旱码头”,交通网四通八达,贸易繁荣,日进斗金,道口也因此成了豫北重镇,享有“小天津”的美誉。
2013年3月,大运河滑县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2月,道口古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4年6月22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 包括滑县段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获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荣登《世界遗产名录》。滑县道口,这块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土地也从此有了世界名片。
申遗的成功使华北平原这段神秘的河道和道口这座因河而生、因河而盛、因河而荣的古镇以新的身份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走起,追寻大运河千年遗迹,我们去道口古镇领略一下珍贵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汤汤运河流淌着鲜活历史,悠悠古镇承载着千年记忆。今天,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滑县道口段保护区内,仍保存有原生态的古河道、古码头、古城墙、古街道、古庙宇、古民居、古商号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共有各类历史建筑2000多间,见证了大运河的千年繁华。

其实道口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核心街道是顺河街、一面街和大集街这三条古街,前面那幅“道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平面示意图”标出的范围比较大,所以三条核心古街可能看起来不太清楚。为了让您方便参照,我特意改绘了这幅导览图,将比例尺放大,范围缩小,这样三条核心古街及重要景点就看得清楚多了。这里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里,处处都可领略到古镇昔日的芳华。

从卫河东方红大桥向南,先去一面街走走看看。

一面街者,街道只有一面建有房屋,另一面是卫河河道。

一面街的店铺。

一面街的民居。

一面街随卫河弯曲而弯曲。

一面街的店铺。吃灌汤包莫非要进院穿堂入室么?这就有些私家菜的意思了。

一面街与水胡同交叉丁字口。这水胡同也有不少古房子。

一面街与水胡同交叉丁字口,其西面是水胡同码头。

卫河源头为山泉,故水多甜美,水胡同码头是古镇居民生活取水之处,同时也是通向对岸的摆渡口,所以严格地说水胡同码头还说不上是码头,只是个渡口。

一面街的顺南武馆。“顺南”应是顺河南街的意思,可这门却朝一面街开,莫非这是武馆的后门,正门还开在顺河南街上?一面街与顺河南街的关系,参见前面的“道口老街导览图”。

练武的孩子们。

狮子巷码头介绍碑。

严格地说,狮子巷码头只是个矼(道口人读音jiang)槽,也说不上是码头。
码头、渡口与矼槽都是河道旁的水工建筑,但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码头,是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的建筑;渡口,是用来以船摆渡人车过河对岸的建筑,规模比码头要小;矼槽,据《西厢记诸宫调》解释为“石级”,是供市民挑水、洗菜、洗衣、刷洗而专门设置的出入口,规模更小。现在人们把码头、渡口与矼槽统称为码头,如果不太较真的话,也说得过去。
中国大运河滑县道口段计有码头5处,渡口2处,矼槽4处,水闸4处,可惜这次来道口,只看到一处渡口,一处矼槽,码头和水闸木走到,自然木看到。

一面街。

一面街的运河历史文化展馆。不开门,未进。

一面街与顺河南街交叉Y字口。
到Y字口,去顺河南街等于是又往北(偏东)去了(参见“道口老街导览图”)。 我们团队四五十号人前面一拨人到这里后跟领头的导游拐去了顺河南街,我们后面一拨人由殿后导游带着,木看到前面的人拐了,于是沿着一面街继续南行。
另,博友“雨打芭蕉裴振喜”看过本文后指出, 该Y字口往南才是一面街,刚才走过那段街道不是一面街,只是卫河的河堤,且好像没什么名字。裴君虽是俺们焦作人,但自小在道口长大,他说的应该不错。不过从实地及地图上来看,该Y字口以北、以南的街道都是沿着卫河而建,并且是一线贯通的(参见“道口老街导览图”),以北那段街道似乎比以南的还要繁华一些,怎么可以木有名字呢? 所以鄙人认为,Y字口以北的街道即使以前不叫一面街,但今天最起码它也是一面街的向北延伸部分,既然它好像没什么名字,那不如随了南面的街道,也叫一面街吧。(君不见正常情况下一条街道如果扩建延伸了,那它新延伸的部分往往是随着老街道的名字叫的)。此说妥否,请诸位指正。

一面街的振清泉。看资料说,这振清泉早年间是个浴池。

一面街的民居。

两位大娘,淡然面对一众游客。

守望。

一面街的民居。

一面街的店铺。

卫河到这里向西南方向拐弯了。
说起卫河,并不陌生。在我的博客中计有《再访灵泉寺》、《焦作有条大石河(冬·上)》、《焦作有条大石河(冬·下)》、《印象·大石河》、《傍晚路过大石河》、《南太行,深山翠谷峰林峡》、《南太行,别样体会峰林峡》、《傍晚走过大沙河》等多篇博文写到了卫河的上游,只不过它的上游不叫卫河,叫大沙河、大石河罢了。卫河有两个上游,一个在我们焦作市境,一个在新乡市境,这条河流入新乡市境后,因新乡属春秋之卫国地盘,故改名卫河。
现在看到眼前的卫河,很是亲切,这水可是从我们家乡流过来的啊。

一面街的民居。

一面街的民居。

走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参见“道口老街导览图”),我们不知该怎么走了,打电话与领头导游联系,才知道他们前面那拨人根本木走到这里,早在与顺河南街交叉的Y字口就拐了。
那就再往回走啦,这也不错,比他们多看了一段古街,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