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水清华清池(东部)

标签:
华清池唐御汤遗址博物馆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 |
分类: 观山览水┈┈游记 |
(接上篇)华清池东部的最后面,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唯一一组以皇家汤池遗址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华清池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此清理出星辰汤、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唐代皇家汤池遗址,出土了汤池殿基、石墙、宫殿柱础、莲花方砖、圆形陶水管道以及其它建筑材料3000余件,为研究中国古代沐浴史和皇家等级制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院内,杨贵妃雕像旁游人如织。
杨贵妃雕像原来的位置在华清池中部九龙湖中(有上幅图片为证),不知什么原因、什么时候移到现在西部御汤遗址博物馆来了。
在华清池这地儿演绎过历史故事的诸多人物中,恐怕要数杨贵妃名气最大了。有些人怕就是为了看看贵妃的澡池子是什么样才来华清池的,而又有些人看过华清池后拍什么人都忘了,而杨贵妃却是会记住的。
我觉得杨贵妃的雕像还是在原来的九龙湖中为好,因为它是在水面上,颇有贵妃出浴的意境,现在把穿成这样的娘娘放在一处干巴巴的石坡上,干晾啊,这算么子事吆。再说了,现在这个环境和高度,经常会有些不文明的游客把咸猪手伸向娘娘的大腿和胸部摸啊摸的,您在雕像下面放个“三文明”牌子就能挡住么?不是我危言耸听,不信您只把“华清池杨贵妃雕像”几个字输入百度搜搜看,看看是不是报道杨贵妃雕像遭胸袭的文章一点也不比介绍雕像本身的文章还少呢?要雕像还在九龙湖中,就是再出格的游客也不会趟过湖水去胡摸一通吧。
中国已知温泉达2700多处,独华清池温泉以芳香凝脂名冠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
图为华清池温泉第一出水口,据说该处泉水长年恒温43,纯净晶莹,无色无味,水质温和,细腻柔滑,属中性硫酸氯化物钠型水,富含47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特别适宜洗浴,因而吸引历代帝王沐浴游幸。
这是温泉第二出水口。
还有个第三出水口,漏拍了。
这三个出水口怕只是对华清池这一块来说的吧,骊山是一座死火山,地下水自然成了温泉,其出水量是很大的,绝不会只有这区区三个出水口。
骊山温泉历史久远,任沧桑巨变,仍千古不竭。它六千多年前就为姜寨先民所利用,三千年前开始被帝王开发,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图为“秦置汤池”雕像。
时至今日,骊山脚下的临潼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疗养胜地,这全得益于骊山温泉的恩泽了。去网上查了一下,尽管查不到临潼疗养院到底有多少家,但怎么的也有十几家了。早上来华清池的路上,看到疗养院一家挨一家,再加上什么温泉大酒店、温泉宾馆就更多了。图为早上来时在路上拍的空军疗养院。
早上来时在路上拍的空军疗养院。
早上来时在路上拍的兰州军区疗养院。
看到了吧,兰疗的主楼就叫骊泉楼,据说里面还有什么听泉楼、玉泉楼,这明摆着就是打温泉牌嘛。我前面说过了,骊山温泉的出水口断不会只有三个,这么多的疗养院、酒店、宾馆,仨口怎么能顾得过来呢。
信笔写来扯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到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内来吧,这里有五处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其中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四处在室内,太子汤在室外。
我们先来看看海棠汤,即贵妃池。
贵妃池门口的中外游人,看来,老外对贵妃的澡池子也很感兴趣嘛。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贵妃池──娘娘的澡池子啦。
保存完好的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深1.26米,用青石砌成,池内有二层台阶,池底正中有一圆形水口,做工考究,雕刻精细。因浴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海棠汤”,又名“芙蓉汤”,其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比喻杨玉环丰腴的形体,整个浴池呈现了唐代协调的美学观念。专家认为海棠汤即唐玄宗御赐杨玉环的贵妃池。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杨贵妃就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今天看来这池子很是破落,比起眼下的豪华浴池自不可同日而语,贵妃沐浴的香艳只能全凭想象了。
这是莲花汤──唐玄宗的澡池子。
用青石铺砌,池内有两层台的莲花汤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深1.5米,储水近100立方米, 俨然是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浴池轮廓呈莲花瓣形,池底一对约30厘米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同时向外喷水,因而得名“莲花汤”,并蒂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专家根据史籍记载华清宫的御池方位、形制、规模和浴池四周的大殿基址和柱础等,认为这就是唐玄宗使用的九龙殿莲花汤。
莲花汤,真正的御汤。
星辰汤──唐太宗的澡池子。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它专供唐太宗所用,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池壁轮廓造型是南峭北柔(即南面轮廓拐弯陡峭,北面轮廓拐弯柔和),初步推测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来修建的。传说原址的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时可见天上星辰,故名“星辰汤”;另一种说法是浴池平面酷像北斗七星,信奉天人合一的唐玄宗于是将该浴池的原名“御汤”改为“星辰汤”,其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星斗来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星辰汤。我们知道唐玄宗是唐太宗的曾孙,他放着他曾祖这么好的浴池不用,又去新建了个澡池子(莲花汤,前面已介绍),太奢华了。
星辰汤的旁边还有一个遗址,由那几个正方形的柱石基础推断这里原来有个便殿,也就是供皇帝休息和更衣的小房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星辰汤是一个露天的汤池,皇帝在入池之前之后是待在旁边的小房间的,因为怕冷嘛,入池以后就毋须怕冷了,因为是温泉嘛。如果整个浴池都在室内,也就木必要建这个便殿了,是吧。
尚食汤──官员们的澡池子。
看到浴池中间那道矮矮的石墙了吧,它把浴池分成大间和小间,小间的地势比较高,是供等级高的官员沐浴的地方,大间呢,就是等级低一些的官员沐浴的地方了。封建社会嘛,是很讲究等级的,当官员们赤条条地拥在一起时,惟有大池小池才能彰显头顶上的那些无形的光环,尽管他们浴池里的水只不过是从上游的星辰汤流来,说白了就是皇帝用过的洗澡水罢了。
除了上述四个浴池外,还有一个太子汤,顾名思义,它是皇太子沐浴的地方。这个汤池是露天的,忘拍了。该图片来自网络,向原创作者致谢。
在华清池的东部,除了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外,还有环园(即西安事变旧址)、梨园(即唐朝演练歌舞处遗址)等重要景点,时间关系,木去。
华清池,曾是溢满脂粉芳香的地方,不知是“温泉水滑”洗出了杨贵妃的如雪“凝脂”,还是倾国倾城的杨贵妃让你芳浸天下?而今,美人已去,泉仍温,水犹滑,池还在,游人们一拨拨地涌来,兴致勃勃地寻觅李杨二人爱情的痕迹。
风华绝代的杨贵妃,身披薄纱,玉体裸露,圆润饱满,仪态雍容,尽管她的载体只是一块冰冷的汉白玉,仍挡不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游客都想一亲芳泽,纷纷抢上去与它合影。
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告别这爱的祭坛,走起,上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