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关山浅冬(中)

标签:
南太行关山白龙瀑红石峡水体景观 |
分类: 巍巍太行┈┈游记 |
(接上篇)从三岔河服务区沿步道继续上行,龙飞凤舞、破镜重圆、凤凰门、奇石当道、双龟指路、企鹅石、巨人的脚印等景点逐一呈现,我对这些象形石不大感兴趣,懒得去细看,自然也就没拍啦。
往前走,一睹高大的赤壁丹崖赫然在目,似乎到了峡谷的尽头。
赤壁丹崖的左方有一豁口,一条瀑布从那里泻下,这就是白龙瀑布。
白龙瀑是关山最有气势、最具特色的瀑布,它由距谷底80余米高的悬谷中流出,有如白龙出洞,飞流直下。
白龙瀑。
白龙瀑。
走到白龙瀑下面,看到两块方方正正的巨石。这两块巨石据说是邢台地震时震落下来的。 1966年3月下旬的一个下午,人们正在山里劳作,突然山体开始阵阵颤动,白龙瀑上方崖壁上有巨大岩块崩落下来,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山谷里烟尘弥漫,经久不散,随后才知道远在几百里外的邢台发生了7.2级地震。 乖乖,这会儿可别地震呀。
白龙瀑从80米高处落下,天长日久,下面冲出了一个深潭。人们将这一景观称之为“天象戏龙潭”。
这就是“天象戏龙潭”的介绍。
其实,我觉得自然景观本身就具备了审美的足够资质,没有必要非要说它像个这像个那的,这样的“像”多了,就俗了。我们到景区,经常听到导游在喋喋不休地讲这些“像”,游客们就找角度按图索骥、对号入座,然后啧啧称奇:“太像了”、“像极了”,然后沾沾自喜拍照,然后回家把照片再指给尚未去过的亲友看:“这块石头像不像学舌鹦鹉?那座山峰像不像缩头乌龟?”倘若不幸照片木拍好,亲友们看了说不大像,他听了觉得比没去旅游还要懊丧。苏东坡早就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凭什么要统一“看法(看的方法)”?凭什么不让每个游客有自己的“观点(观察视点)”?
自然之美本质上是抽象而无法通约的美,这种仪态万方、不可归约的美,是任何象形、任何比拟、任何归类都无法加以穷尽的,因为创造自然的造化伟力并非人格化的上帝,它决不会有意迎合任何人的心理期待,更不可能以制造某些山峰、石头像鸡鸭猫狗来显示比“上帝的万能”还要万能。
中国山河确实美丽,但决不美在可以从山水里找出些个象形的动物或神像来;旅游确实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审美活动,但旅游审美决不是去找出些石头鸡鸭猫狗来,更不是让孙猴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旅游游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游出自己的意味、境界甚至独得之秘来,古时的徐霞客、当代的余纯顺,大概都不是跑到山水间去寻找什么像这个像那个的,最起码我从他们写的游记中是木有看出来。
扯远了,赶紧打住。
接下来这段步道相当陡峭。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堵赤壁丹崖,目测约有200米高吧,步道要拐它的右侧然后直爬上去,上到崖顶上去。
在陡峭的步道上从树丛中回望白龙瀑。
在陡峭的步道上从树丛中回望白龙瀑。
在对面崖壁上,可以看到一条呈连续之字形的栈道,但上面不见有游人,是放弃不用了呢?还是等节假日游人多时才启用的备用道路呢?
回望白龙瀑。
回望白龙瀑。
步道接近崖顶时拍的。
多好的光影。
在摄影中,光与影的地位几乎是灵魂和支柱。好的光影是摄影人都企盼的,俺属于拍照那一类的,不是摄影,瞎拍呗。
到崖顶了。
所谓崖顶,只是指前面看到的那堵赤壁丹崖的顶部,并非指峰顶,离峰顶还远着呢。想爬数百米就上到南太行的峰巅,那南太行还是南太行么?
上崖顶后,步道复转下行,这是要进入红石峡了。
俯瞰红石峡。
对面崖壁上也有一条呈连续之字形的栈道,已封闭禁止通行了。
顺着崖壁步道下到谷内,就是红石峡。
红石峡是关山水体景观的高潮所在,这里丹崖对峙,碧水飞奔,在短短的500米之内,汇聚了五大瀑布──淑女瀑、情人瀑、翠龙瀑、水帘瀑、?瀑,除此之外小瀑布成群,幽潭成串,我们在前面看过的白龙瀑,也是在红石峡的端口处下泄的。漫步峡底石道,尽可领略丹崖、碧水、蓝天、绿树,还可欣赏砂岩层内的交错层理、层面波痕、龟裂构造等丰富的地质现象彩绘的天然画壁。
清新爽肺的山风挟裹着水雾弥漫整个谷内,侧耳聆听那一折三波的溪水时而欢快流淌哗哗啦啦,时而飞奔直流激越跌宕,仿佛在演奏着天籁之音。置身于此,感悟红尘,滋润心灵,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真有与世隔绝、超凡入仙之感。
红石峡。
红石峡的末端口,也就是前面写到的白龙瀑的瀑顶下泄处。
淑女瀑,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情人瀑,两股瀑水从一块砾石两侧飞泻而下又合二为一,一大一小,如缕如丝,含情脉脉,犹如一对恋恋不舍的情人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清澈见底的溪水,您注意到木有,就这一段水面,因其深浅有别,就变幻了三种色彩。
清澈见底的溪水。
翠龙瀑,瀑水流过的那块巨石,上面长满了青苔,翠透瀑水,故称翠龙瀑。
侧面看翠龙瀑。
正面看翠龙瀑。
近看翠龙瀑。
另一个侧面近看翠龙瀑。
在翠龙瀑上部侧面看翠龙瀑。
俯瞰翠龙瀑。
红石峡两壁的石英砂岩层。
在翠龙瀑的对面,一幕水帘挂在崖边,山风吹来,万绦丝缕如雾如烟,这就是水帘瀑。
水帘瀑。
水帘瀑。
水帘瀑。
水帘瀑与翠龙瀑相对相映。
红石峡两壁的石英砂岩层。
红石峡两壁的石英砂岩层。
清澈见底的溪水。
在红石峡的上端,还有一条瀑布,它是峡内落差最大的瀑布(片子中显示的只是它的下部),可我却忘了它叫什么名了,回来后遍查资料也查不到,或许是因为它不是垂直而下,而是沿着极陡的河床奔泻下来的,人们不把它看作是瀑布吧。如果把它看作是瀑布,姑且称它为“未名瀑”吧,这个名儿不咋的,您帮着给起个雅一点的,如何?
未名瀑的中部。
未名瀑的上部。
未名瀑的上部,也就是红石峡的上端出口。
红石峡两壁的石英砂岩层。
这一路走来,包括上一篇,文中很多处写到什么变质岩呀、片麻岩呀、石英砂岩呀以及交错层理、层面波痕、龟裂构造、滑塌崩裂什么的,您别忘了,关山本就是个国家地质公园嘛,它对外宣传也多自称“地质公园”而很少提“风景区”(当然啦,您认为它是个风景区也没错)。写地质公园嘛,还是要写写岩石、构造的,是吧?
红石峡的上端出口,当然对流水来说,是入口哈。
红石峡前行是红石苑,再前是洒水服务区。洒水是关山登山步道的又一个节点,从这里步道往上就彻底脱离盘古河河道,完全是山路了,也就是说,关山的水体景观就算是看完了,接下来看到的主要是山崩奇观、地裂奇观和柱状峰林景观了。
您看到了吗?巍巍天柱峰。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终点,继续爬吧。
不过俺有些累了,歇一歇,后面的片子下篇再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