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行·登泰山(贰拾-下行,云步桥至天地广场)

标签:
泰山主盘道斩云剑快活三里天地广场 |
分类: 观山览水┈┈游记 |
继续下山逍遥游。
路边小景。
路边刻石。
路边刻石。
路边刻石。
路边刻石。
到这里时已是下午了,西斜的阳光照在崖壁上,很温暖的赶脚,再加上这一段路也木什么坡度,体会到什么是逍遥游了。
生活?活着?
生活与活着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继续下行。
继续下行。
斩云剑。
斩云剑的介绍碑。太暗了,看不清吧,俺把它写出来吧:“斩云剑,是泰山奇石景观。这里位于谷口,云雨变幻无穷,此石突兀而立,如剑斩云播雨,故而得名。”
迎天跨道石坊。
迎天坊往下几百米是一段平坦的道路,这里青山四围,绝涧下临,绿树成荫,刻石成片,游人登山至此,忽遇坦途,倍感惬意,好不快活。这就是“快活三里”,它增强了登山波浪起伏的节奏感。
古时候,皇帝大臣、达官贵人来泰山登山,多是坐轿子上山。如果轿夫连续爬坡,坐轿人在轿子上往后仰着会很不舒服。走一段平缓的土路对坐轿人(当然也包括抬轿人)都是一件快活的事,因此很通俗地把此处叫做“快活三里”,简称“快活三”。
为什么“快活三”强调的是坐轿人的感受而不是抬轿人的感受呢?因为但凡地名都是由坐轿这一类人来取的,抬轿人哪有取地名的资格?
这里好像是增福庙吧?记不清了。
树上挂满红布条是泰山的一大特色,所谓“泰山安则四海安”,登泰山保平安是民间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一种朴素愿望,所以在树上拴上红布条祈求平安就成为一种自发的普遍的现象。可这枯树也有灵性么?
回头再拍一幅这富有灵性的枯树。
盘道小景。
盘道小景。
盘道小景。
临近中天门,一反一路下行走来向下的台阶,出现了向上的台阶,这是红门游览线主盘道唯一的一处例外,于是这段路被称作“倒三盘”。这对游人来说也算是一种启示吧:登天上岱顶的路乃神仙所走,尚且有起伏,联想人生岂不更是如此,但只要目标在前,方向在上,我们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倒三盘,咬咬牙,上去这些台阶就是中天门了。
回到中天门,算是功德圆满了,因为俺在一天之内,把红门游览线全长9公里、6366级台阶的主盘道完整地走了个单程,第一次来泰山总算木有留下遗憾。
中天门至红门的主盘道上来时已走过了,不再走了,从中天门乘观光车下山吧。
下得山来,是泰安天外村的天地广场。这里是泰山的西大门。
天地广场是根据泰山封禅文化现象创意设计的,由于广场平面主要由一方一圆两部分组成,暗喻着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因此被称作“天地广场”。
夕阳下的九龙盘旋石柱。
这样的龙柱在广场上有12根,代表了曾到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的12位帝王。右侧6根龙柱自下而上分别代表的是黄帝、周成王、汉武帝、隋文帝、唐玄宗、康熙;左侧6根龙柱自上而下分别代表的是舜、秦始皇、东汉光武帝、唐高宗、宋真宗、乾隆。每根石柱由三部分组成,上端为圆形的云头纹饰,中部是5.4米高的深浮雕九龙柱,下部是方形基座,每一个基座上都镌刻有四幅表现这个帝王登封泰山的浮雕图案。
很累,光线也不够,不看了。
下山的游人。
天地广场。
天地广场。
再见了,泰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