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陕州公园,见识河南省最大的城市园林

标签:
三门峡陕州公园陕州故城古建筑古渡口 |
分类: 滔滔黄河┈┈游记 |
陕州公园,建在三门峡市区西北黄河岸边的古陕州城遗址上,也叫陕州风景区。
古陕州城遗址上尚留存几座古建筑,看看去。
石牌坊。该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陕州故城内仅存五座古建之一。多年来由于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石牌坊多处断裂倾斜,坊顶也荡然无存,后于2007年修复。
宝轮寺塔。该塔建成于金大定年间,是陕州故城内仅存五座古建之一。
宝轮寺塔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外轮廓呈抛物线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秀丽俊俏。登塔远眺,可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壮景,惜塔门紧闭,木法登临,只能做一番翩翩遐想了。
宝轮寺塔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另三座分别是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永济市普救寺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相比而言,宝轮寺塔是四大回音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该塔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州故城文物保护碑。 古陕州城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3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当时规模很大,形势险要。历史上有名的夏商征战、周召分陕、假虞灭虢、秦晋之战等典故,无不见证于此。以后历代兵事频繁,城池多次被毁,又多次复建,一直是州郡、县治所在地。
1960年三门峡黄河大坝拦洪后,由于陕州故城地处原高坝深库设计的淹没区,居民全部搬迁,使这里变成一片空地,那些没有动迁的旧迹,继续对着时空发呆。1985年于此处开始兴建起一座占地两千多亩的公园,号称是河南省最大的城市园林。
公园的确不小,再加上现在它是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核心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也打通成一体,面积就更大了。俺与同伴进园后一人租了一辆自行车,跑起来倒也不累,可惜所说的故城五座建筑古迹,只看到了石牌坊、宝轮寺塔,后面将提到的钟鼓楼、甘棠苑怎么看都不是古建,不知道算不算,最遗憾的是古城墙遗址不知道在哪旮旯潜伏着呢,木看到。木看到古城墙,只看到几个单体的古建,靠这些片段的历史回忆,“城”的整体感觉就出不来了。
钟鼓楼。相传始建于唐朝,上世纪70年代那会儿毁啦,现在看到的是2000年在原址上建成的仿古建筑。
钟鼓楼。钟鼓楼后面有个甘棠苑,是在原召公祠的遗址上新建的一组仿古建筑。(下篇将专辑介绍)
钟鼓楼门洞。
钟鼓楼门洞。
钟鼓楼门洞。门洞内摆放的这几个物件该不会也是仿制的吧。
钟鼓楼门洞。
钟鼓楼前小景。
三门峡博物馆。博物馆建在公园内无疑增加了这里的文化历史厚度和深度,可来的时候是下午将近一点,博物馆还木有开门;等转了一圈回来时是下午约五点,博物馆正在关门。木进去,不知道馆藏都是些啥宝贝。
硅化木。这个历史就更早了,但应该跟古城木啥关系。
硅化木。
公园的最西边就是黄河,走,到河边看看去。
太阳渡。太阳渡为黄河古渡口之一。这段黄河两岸古时均属陕州,河上的渡口统称为茅津渡,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而三大古渡之中,又以茅津因“地当水陆要冲,晋豫两省通衢,冠盖之络绎,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尤为孔道”最为首要。
太阳渡对岸为山西省平陆县的古虢国邑城夏阳。现在太阳渡已成为“黄河游”的重要码头,登船游览黄河的游人您可曾知道,2600多年前,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伐灭虢国,攻下的正是这个夏阳,五年后晋国又灭了虞国,成语“唇亡齿寒”的出处就在这里啊。
因为处于三门峡库区和冬天的原因,这里的黄河看上去很清澈。
古人渡黄河不会有这样的渡船吧。
天色绯红,大河流金,看到这景色不由地想起了明代诗人王翰写的《茅津晚渡》:
古代战场的硝烟似乎还未散尽,旧时商旅的车水马龙似乎还在眼前,可是河水里的渡口,却孤零零地残留着,似乎有些萧瑟,就连那照耀着太阳渡的太阳也仿佛有些没落了。
天色渐渐向晚,又想起了宋代诗人魏野写的《茅津渡》了:
昔日的景况我不敢断言与此有多少相似,只是那些历史上遗留的古韵,却随着水波的荡漾,永远镌刻在这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不是黄河哈,只是公园内的一个小湖。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