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2013-10-21 21:25:31)
标签:

济源

栲栳村

社教

创建小康村

旧地重游

分类: 履痕感录┈┈杂记

1992年,我被抽调参加焦作市第三期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简称“社教”),在济源市承留镇栲栳村驻村半年。岁月流逝,21年后的今天,我又回来了。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变了,变了,村路变直了,房屋整齐了,村子干净了,人却变少了。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先到村委会。当年这个院子好像木有这么大,后来扩建了吧?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村委会大门禁闭。偌大的院子只有俩小孩在玩耍。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村委会这栋房子好像原来没有,是后来建的吧?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这是当年村委会所在的房子,我曾在最右边那间屋里给全村党团员和干部讲过系列讲座,社教嘛。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院中宣传栏上,有现在全村29名党员的照片。当年没有这么多,也就十来个人吧。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我来找找看,看能不能认出几个人来。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还好,还能认出几名老人儿来。李修直,当年是村支书。老支书,您现在可好?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离开村委会,再去村里走走。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这家正在办喜事,祝福你们。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村民也有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了,不比城里差嘛,真好。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看农民兄弟起的新房,跟别墅似的。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原来村里的土路都硬化了,就是街道上几乎见不到人,想都去外地打工了吧。与当年的村子真是不一样了。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老人与孩子还在村里留守。大娘,您老身体可还硬朗?您老还认得俺么?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村外的鱼塘。

看到鱼塘,许多往事一一涌上心头。当年我来是搞社教的,同时来的还有帮助指导创建小康村的驻村人员,任务不尽相同,驻村时间也不一样,我是半年,他们是一年,但都合成一个工作队了,所以在这半年时间内,我也得参与奔小康的工作,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创建小康村有15项硬指标,支书、村委会主任给我们工作队员掰着手指头分析,说这一条是虚的,那一条也是虚的,都好完成,临了就剩下三项硬指标了:硬化出村道路、吃上自来水、产值达到多少多少,其中硬化道路、吃自来水是实打实的,这产值嘛,就咱们村的状况也差不了多少,咱还有俩鱼塘呢,到时候就说那鱼塘里有多少多少条鱼,值多少多少产值,难道他还能捞上来数数不成?哈哈,智慧啊,太有才了。

今天看那鱼塘好像小多了,嘿嘿,早不指望它了。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村头,出村的道路。当年为了硬化它,真费老鼻子劲儿了,把腿都跑细了一圈。

对了,就在那路边墙上,我曾书写过几条标语,其中一条还记的,是“别把温饱当理想,奋力拼搏奔小康”(大意如此)。这标语现在没了,早过时喽。

 

 

我曾驻村的地方(上)

再来到栲栳村学校看看,这是我们工作队当年搭伙吃饭的地方。校门紧闭,这学校看来是撂荒了。

说到吃饭这档子事儿,有许多无奈的心酸回忆。1992年,济源市还属于焦作市管辖(1997年济源市独立,升格成了地级市),工作队下来前在焦作市开会时,规定队员进村后不许喝酒;到济源市后,又规定不许吃肉,我们还不以为然,没承想这后来竟真成了事实。我们工作队当时在栲栳村学校与老师们一起搭伙,在半年内真没有吃过肉(不是因为不允许吃不到,而是老师们压根儿就吃不起肉,我们既然与老师们一起搭伙,自然也就跟着吃不到肉了),只吃过两回鸡蛋,是吃面条时浇的鸡蛋卤,但那鸡蛋您想吃又绝对多吃不下,因为师傅害怕大家吃多了卤不够,于是放了太多的盐,咸得呀已经吃不出是鸡蛋了。当时回家倒是可以解馋,可规定你不许随便回家,木办法,只能抽个机会跑到济源市或者是承留镇打个牙祭罢了。直到我社教工作结束,要回城时,支书村长给我饯行才破了戒,有酒有肉吃了一顿饭。乡亲们哪,那顿饭俺至今还记着呢。

 

下篇,到俺曾住的地方去看看吧,那里,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