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河畔薅菜薹

标签:
山门河油菜薹茵陈田野河湾 |
分类: 游走怀川┈┈游记 |
山门河是焦作市郊东部的一条河,也是山阳区和马村区的界河。周日下午,闲来无事,到这儿溜达溜达。
这年头,北方的河跟南方没法比,多少条大河都干涸了,更何况山门河这条小河,又是枯水季节,还有点水就很不错了。
其实,今天出来也没什么具体目标,走哪算哪。过河后是马界村,路北面一片桃林,可惜为时尚早,桃树上连个小花蕾也见不着,倒是桃园里星星点点有不少野生油菜。同行老兄说,走,去看能不能薅点菜薹。
所谓菜薹即油菜的花茎。油菜不长虫无需打农药,野生油菜更是无人管它,绝对是绿色健康蔬菜,其口感滑嫩清香,清炒凉拌皆可,它还性辛凉,有散血消肿之功效,故深得人们喜爱。
同行老兄是闲人一个,常跑山野,挖山药、地黄、丹参、黄精,采冬凌、连翘、防风、狼毒,摘柿子、山核桃、八月炸,挺是在行,今天薅个油菜薹,自是不在话下。
我对薅菜薹兴趣不大,东跑西颠,看能拍点什么东东。
桃园里别的挖菜人。
她们挖的是这种植物──茵陈。茵陈,别名白蒿,采其嫩苗,拌面蒸食,亦可煎炸,是尝鲜食春的美味;更主要的茵陈还是一味保肝利胆的良药呢,这是华佗告诉我的,不管您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这是她们的收获之一。这一袋拿到菜市怎么也能卖二三十元。她们每人已挖了两大袋了。
陶弘景说:茵陈,“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陈藏器撰《本草拾遗》说:“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耳!”当地民间有谚语:“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割下当柴烧”。上图就是去年的白蒿。
我偶尔也薅上几棵油菜薹,以免落个好吃懒做的名头,其实啊说白了就是摆个架势为照相罢了。
薅菜薹就是只摘早春油菜茎叶最嫩的那一部分。这是被我下过杀手的一棵,好可怜吆。没关系的,野生油菜这玩意儿越薅越多,越长得旺。
这是我们的收获之一。挺嫩吧,一点不比她们差,哈哈。
同行老兄。
我。
一边薅着菜薹,一边悠悠逛逛,不觉天色已晚。(这两幅照片看上去是不是已夕阳西下了?告您实情吧,当时天还早着呢,我只是把相机拍摄模式调到极鲜艳色彩,然后逆光一拍,就成这德行了,哈哈,忽悠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