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华山未登顶

标签:
华阴市西岳华山北峰未登顶 |
分类: 舊文新钞┈┈日记 |
“旧文新钞”系列之十六(忠实原貌,略有增删。请用28年前的眼光看世相)
1984年5月27日
今天,准确地说,今天大半天在华山*1。上山前已定了要坐下午两点半的426次列车返回焦作,所以只有半天时间爬华山。
华山是五岳之一,古称西岳。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水经注》说它“远而望之若花状”,古时花、华二字相通,故称华山。
先到华山脚下的玉泉院*2。
玉泉院相传宋朝皇佑年间为华山隐士陈抟所建,
因院中泉水与华山上的玉井潜通而得名。玉泉院显得有些破败,我们急着上山,看了几眼就走了。
进山门后顺华山峪南行,峪道沿途崖壁上凿刻的题字、诗文比比皆是。*3
先至五里关,即第一关。说是进山到此五里路,好像没有五里吧,一路走来也没有大的坡度。汉代张超曾结庐在此关南谷内。
再至石门,即第二关。巨石挡路,下面空隙形成石洞,仅容只身通过。
再至莎萝坪。一路曲折而来的峪道至此较为宽坦,此地因古时有莎萝树一株而得名。同行到此,已掉队三人,其余都气喘吁吁,坐下休息不想动弹。
赵老师对小宋说,你留在最后当收容队长吧,
反正自古华山一条路,走不散,主要是注意安全,我先上了。我赶紧起身跟了上去,一回头,女老师也跟上来了。哈哈,还是在青天河时的锻炼起了作用,在那十几天中,也是我们三人在一起爬山最多。
再往上至药王洞、毛女洞。一说毛女,想起了白毛女的故事。看华山导游图上讲,秦始皇崩前,令宫人殉葬,其中一名年仅14岁的宫女叫玉姜,逃至华山,隐居此洞,饥食柏叶,渴饮山泉,体生绿毛,见者称毛女仙姑。啊?是绿毛女呀,不是白毛女。
我一边走一边想,为什么会是绿毛呢?不觉已过仙姑桥、云门,到青柯坪了。坪前有青柯树,两边有东西道院。我三人在青柯树下歇息,眼见下面有似乎是同行几位老师的影子了,我们又起身了。从这往后上山途中,再未见到那几个老师的影子。这也难怪,半天时间的限制,哪还顾得了那些慢腾腾的家伙,只能如此了。
从进山至青柯坪基本上往南偏西方向走,坡度平缓,从青柯坪再走就是往东偏南方向走了,坡度渐陡。一路走来,远望近观,景色甚好,无以形容。
至迴心石,石后万丈陡崖直耸云端,胆怯者望而生畏,回心出峪。走到此处,已领略到华山之险了。据说过了迴心石后的山路上,年年都有几个人一不小心就提前走到人生的尽头去了。
还别说,险途就在眼前。到千尺幢,这是峭壁上的一个大裂缝,高近一里,凿磴370余级,有的石磴窄不容脚,每个人都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又小心翼翼,踏实上一步,再迈下一步,虽累,虽怕,但又歇不得,后面人催得紧呢,你不上就挡路了。去年5月1日这里就发生了一场灾难,上山和下山的人卡在一起,上不去下不来,人多拥挤造成一名中年人铁链脱手,由他引起的连锁反应,使10余名游客从别人头上坠落而下……惨啊!第四军医大学11名学员英勇抢险,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称号。我不由看看身旁有无四医大学员。千尺幢的顶端如井口,如真用一块铁板盖上,怎么形容呢?八个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嘛。
通过千尺幢,刚喘口气,又到了百尺峡,山崖陡绝,两壁相逼,中夹一缝,这又是一至要险处,尽管没有千尺幢距离长,但比千尺幢更险。以十二分的小心,攀铁索,登石梯,关键是陡,陡到什么程度呢?这样说吧,前一个人的脚就在你头顶,你的脚在下一个人的头顶。
(许多人说百尺峡不及千尺幢险,非也。您看到下面图片中的百尺峡是现在的百尺峡,非1984年百尺峡。我们去华山第二年百尺峡始凿为复道,即新加了右侧的台阶,游人上下各行其道;左侧的台阶一是上部加宽了,二是下部显见进行了整修,坡度不陡了。而我们当年是从石头上凿出的凹坑爬上去的。该段文字属后补,非日记原文)
通过百尺峡,过二仙桥,到群仙观,这是一座紧靠山崖修建的道观,楼阁巍峨,松翠风清。到此想想刚才的两个险处,长出一口气。
往前接着走到老君犁沟,这是陡崖上的石壑,如犁劈开状,传说老君见修道艰辛,以其牛挽犁劈开此沟。这也是一险处,不过比千尺幢、百尺峡差了些。有上山的人在喊: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爬吧。
过了老君犁沟再走不远,就是北峰了。累啊,累,实在是累,这是体力和心劲双重付出的结果。已是上午10点多了,时间的限制,体力的不支,不能再往上爬了,还得给下山留点体力呀。坐在北峰歇息,吃点东西吧。没有经验,没带干粮。一问食品价格,大吃一惊,馒头五角一个,稀饭一元一碗,咸菜也是两角钱一小碟,这是山下价格的十倍啊,山下的咸菜还是白送。
但想起一路上来见到挑夫们那种我绝对绝对受不了的艰辛,也觉得该是这个价。只是我觉得我向小宋借钱时的打算是失算了,怎么着也应该多借点啊。管他呢,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明朝喝凉水,吃!
一边喝着稀饭,一边听卖饭老人讲着当年解放军八勇士智取华山的故事,再欣赏着北峰及远处的风光,自是十分惬意。可就在此时,赵老师已坐不住了,他说,你俩先歇着,我再往上爬一段。赵老师呀,您老就不知道累啊?我真是服了您了。
饭后,也试着往上再爬爬,可到擦耳崖,怎么想也不能再往上爬了,否则两点前是下不了山的。赵老师已不见踪影了,与女老师商量后,决定下山。
返程下了百尺峡,将到千尺幢时,赵老师也返回来了。问他,说是爬到了苍龙岭,景色如何如何好,后来还是担心你们俩,就赶快返回来了。惭愧,我们年轻人还得让50多岁的赵老师照顾着,真是惭愧。*4
下山最后一段几乎是跑下来的,也不觉得累了,双腿只管重复着前后前后的单调机械运动。回想这一路的来回,似乎只是要把“走远些,再远些”这样一个单纯的念头演绎到极致,景色也没顾上细看。下午两点前赶到华山大门口与同行会合,互相询问,只我三人爬上了北峰;有的过了千尺幢,腿发软,返回了;有的到了千尺幢,腿发软,没有上,返回了; 还有的也就最远到青柯坪、迴心石,闲转转,返回了; 至于都老师,咳,别提他了。哈哈,我三人显然成英雄了。
再怎么英雄,终究只是上了北峰,还有更高的中峰、东峰、南峰、西峰呢?无限风光在险峰,英雄气短啊!
走远些,再远些。华山,我还会再来的,一定!*5
---------------------------------------------------------------
*1.只有半天时间爬华山,这是这次陕西之行的第二个不如意之处。第一个嘛,在西安被掏包。
*2.那位在西安时非要去八路军办事处的都老师,上山前就反对爬华山,说我就在玉泉院转转得了。无人附和,小宋正乐得省买一张门票。
*3.进山时购得华山游图两幅。小的一幅《华山导游图》,定价5分;大的一幅《华山游览图》,定价1角5分。 这两幅图保存至今。
*4.打陕西回来这么多年,只见过赵老师一面,那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赵老师,您现在可好?女老师,为了不至于那个,几篇博文里均未提到您的姓,您现在可好?
*5.所有图片均转载于网络,向原创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