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真元宝笈》简介
(2019-08-27 20:47:56)
标签:
转载 |
分类: 健康养生 |
一、 成书背景。
文宗首本《翰墨缘》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任海淀走读大学传统文化学院教务院长李兆生先生也因此更加忙碌,并在各地开班讲学、课徒传法。自1984年万轮甲子年以来,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从无到有,至1994年癸酉年,宗风的传播与发展初具规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谓“宗风弘宣,法境初示”。
1994年李兆生先生数次起法;5月份初订《真元宝笈》出版计划;是年武当太乙铁松十二代师真阎政昌先生仙逝呈真;武当太乙神剑门第十七代关亨九先生仙逝呈真;1995年1月《真元宝笈》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不难看出,这一年是宗风传播过程中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李兆生先生将《真元宝笈》迅速地呈献给社会。《真元宝笈序语》中说:“从甲子年开始到癸酉年已是十载风烟的岁月。回忆先贤当年以武演道,以文传真之情,如今则应该将这十年中讲学课教留下的脉传,统而刊之,形成国术养真。为此,将此宝鉴纳为一编,并还原旧貌,以《真元宝笈》为本书题额。这是叙说脉传的水流,随之而泛波,而成江河之势。”
二、 《真元宝笈》与前期著作的关系
《真元宝笈》为《统元楼藏真丛典》的第二本著作,亦为武宗首本。《真元宝笈序语》提到:“《真元宝笈》乃《统元楼藏真从典》中继第一部《翰墨缘》之后,首本论述武学修真之作。《翰墨缘》是笔者集三十载笔墨春秋之所得,向读者畅述‘以丹力入书’之真谛;《真元宝笈》则是将十年来初传于世的断代已久之上乘正宗功法,予以广传,向读者展示‘以丹力入剑’之隐奥。……《真元宝笈》与《翰墨缘》……两书均是以《统元楼藏真从典》之文武首本的面目问世……《翰墨缘》作为文理情思之六艺之为,与天下有情结为缘,在传统法脉的泛说中展示出传统的风姿神韵,以笔墨为缘向天下畅说有情。《真元宝笈》则是以修真脉流之一代宗风之持,为天下有情而尽道缘者”。
《真元宝笈》与《真元窥秘》
《真元宝笈》囊括深化了《真元窥密》的内容。《真元宝笈序语》也提到:“1984年,万轮甲子起超元之际……因其年代悠远,一时让人很难通达当年旧境,只可‘窥密’而已,书中简言修真之学识,简介经学,让人渐而识之,故当时才以《真元窥密》为名题记……现纳入本书第二章……此次本书仍将原《真元窥密》内容统盘介绍以证对学识有个认真严肃的态度。这次还将吉林版本与广西版本中,文编不同之处录下补充,以真全貌。”
三、 《真元宝笈》中提到的后续出版计划
该书属《统元楼藏真从典》系列丛书。早在撰写《真元宝笈》之时,便已有了这本书的书稿,但直至2004年才正式出版。最终定名为《老子三清大法》,其封面题字为1990年李兆生先生所写。
《太乙金编》
该书属《统元楼藏真从典》系列丛书。《真元宝笈》有言:“在此十年光阴中,也还有更深刻的说真脉隐传世,如专修法脉中的‘金气朝元’、‘真元固气法’、‘五行遁术’、‘服气餐霞’等诸次第的法乳应真,但均已不能纳入本书中,一是因文卷繁浩,二是次第有别,今后当刊在《真元宝笈》之后的续编《太乙金编》中”。
《统元楼楹联语析》
《国术大典》
李兆生先生将该书定为与《统元楼藏真从典》类似的武学系列丛书。《真元宝笈》中提到“又如武学中的拳脚器械,皆应重新收入另一丛编《国术大典》中。”
《神兵武库》
《真元宝笈》中提到“就器械而升华,逐渐演化为修持宗风的宗传密示,转入诸宗脉持的仪器,这类丰繁的内容,笔者将其纳入《神兵武库》中以慰诸众。”
四、 《真元宝笈》目录
目 录
真元宝笈序语
统元楼藏真丛典?序言
藏真大辞典序
太乙元明灵真赋
原《真元窥密》序言
附吉林版补文
第一章 国术泛真
浅谈传统古气功
气功的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
气功机理与人天同易
儒释道三家功法的同异
传统气功的三个修持阶段
国术史实 九脉合真
国术内涵浅释
先辈在国术上的业绩
追溯历史 正本清源
贤侠剑道的生成
九派的形成
九脉燕阵
九脉合真
一脉真谕
星野时期
正宗与散流
抢救国术中不立文字的遗真
一脉真谕——真元修真法简介
第二章 真元密注
太乙元明功
概论
太乙元明功八式行功图示
丹田结印 托珠自化
灵芝现瑞 金刚槊质
太乙分身 掌托日月
阴阳化合 合扣丹庭
太乙元明功八式内密初释
太乙元明功功谱注释
太乙元明功大炼形三式
通天彻地法
天罡开合法
圆通众妙法
元明密注演灵篇
小炼形功
概论
小炼形行功图示
金锋抖肘 摇身掌
跨虎横云 提龙腿
醉翁扑蝶 虚弥振翅
一柱擎天 弥天架彩
卷帘腿 灵芝桩
小炼形九第玄功概说
小炼形内景内炼行功谱原文
小炼形诸式内涵述真
静功
太素炼形法提要
静功坐式图示
元明执印 坎离印
日月合机 子午结印
飞虎印 大力金刚
静功初步与过程
静功卧式
金刚卧石?养真桩一式
金刚卧石?日月合机二式
碧落游仙?镇阳桩一式
碧落游仙?守真桩一式
碧落游仙?养丹桩一式
神游八极?展风听雷一式
神游八极?胸前抱印一式
罗天养真?飞灵入窍一式
太乙三才桩
太乙三才桩行功图示
太乙三才桩功法释注
太乙三才桩功谱浅释
太乙三才桩用功诀
第三章 太乙混真
太乙混元球
说真
序文
绪论
太乙混元球特点
太乙混元球概论
行功中的动静调节
卦象位置图说
太乙混元球静功桩法
太乙混元球桩功八式动作图说
金华初显 玉镜鉴心
予注中元 玄丹内守
定元真形 太乙混元
海底沉珠 混元真形
太乙混元球动功
太乙混元球动功十六式动作图说
倒转彩球 狮子滚球
太极抱球 太极边球
小混元球 混元展形1
掌托日月 太极双吊球
太极荡球1 太极荡球2
混元展形2 混元展形3
混元蟠龙腿 混元提龙腿
招摇中宫球 八卦相荡
混元内功精修启隐
太乙混元功精修次第
太乙混元功原谱谱文
太乙混元功原谱注释
太乙混元功谱诗三律
混元密说大德篇
玉环桩
说真
武当功法说密
玉环桩简序及修持阶段
玉环桩行功图示动作要领
二仪呈象 隐现虚灵
金顶沉锋 予注中元
水撞金轮 丽龙含珠
玉虚呈华 金风返真
玉环桩行功中“足踏九宫”浅示
玉环桩行功、武技演示说要
后记
附玉环桩大架行功图示
第四章 白鹤真人飞鸣羽化全真神图
说真
概论
古诗四首(代前言)
《白鹤真人飞鸣图》三十六式全目
《白鹤真人飞鸣图》特点与锻炼过程
《白鹤真人飞鸣图》行功谱二十四式
名称
太虚原象 虚弥展翅
摩天真境1 摩天真境2
碧霭穿云 丹凤朝阳
白鹤寻食 离光注体
白虹横渡 龙虎真形1
龙虎真形2 单锋展翅
白鹤亮翅 斜飞闪化
白鹤振翅 登足回头
展翅凌空 白鹤击翅
羽化长眠 鹤化紫阳
凌云飞渡 鹤羽普照
双抿扑打 罡风羽化
动作及要领
内景谱原文 释解注语原文
《白鹤真人飞鸣图》坐功谱十二式
名称
丹园羽象 真元宝镜
佐正乾坤 一气通天
插翅凌空 注机玄程
掌运虚弥 白鹤晾翅
游龙飞胆 海底沉石
阴阳同感 共运玄机
动作及要领
内景诀功谱口诀原文
内景诀功谱注解
《白鹤真人飞鸣图》全体大用诀功谱原文
《白鹤真人飞鸣图》全体大用诀功谱注解
浅谈内景观法
内景揭秘诗十二首
后记
附演示图
第五章 文卷篇
封真故物
元真总谱
“白鹤真人飞鸣图”谱文卷首篇
蟾月神光真图序
少林惊绝谱文四篇
少林真传法谛老祖飞龙派神授概谱谱文
少林密传精绝洗髓金经升阳震气大法
少林真传法谛老祖飞龙掌神授谱文
少林真传法谛老祖飞龙铲神授谱文
武当太乙门户掌?太乙神功打手歌
旧藏楹语、口诀
真元大道篇——摘自《神兵武库》
旧传真元玄机密录
法海潮音
师真篇
法镜垂仁篇
中日《神秘学和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
论密法自然
内景剖析
敦煌真谛
《武库遗真》之引言
谈避谷
流行气功弊害举析
修真诣疑
作者简介
五、 《真元宝笈》书影展示
六、引文:
武宗之首本——《真元宝笈》
浩浩真如,演化诸宗法脉;
粒粒丹砂,隐含千古神光。
“一脉真谕”,此真元一脉,于1984年初,万轮甲子年之始,重行入世。倏忽之间,十载云烟已过。李老师于十年之间,致力于授课教功,以将先辈之真华脉传于世。但为了留迹后人,使后之学人索求修真者,有所秉承,有所衡准,遂以《统元楼藏真丛典》为总额,将九脉合真时之真晶(含文、武、诸艺),以书作之形,陆续问世。
《丛典》的首本,分别为文、武两首本。一名为《翰墨缘》、一名为《真元宝笈》。前者以笔墨为缘,纵论书法之道,畅述“以丹力入书”之真谛,以广结有情;后者以修真武学脉流之持,详授断代已久之正宗功法,揭示“以丹力入剑”之隐奥,以尽道缘。虽然书分两途,然书剑同源,文武互为,本系一宗,均是炎黄以来,传统法乳翻成之文章。真可谓“示流波法乳五千年,藏真元道妙万亿劫”。《翰墨缘》,已于万轮甲子年为始的头十年之末期(92年)出版;《真元宝笈》系于甲戌年为始的第二个十年之初期面世。这一文一武的孪生血统,开真元一脉五百年之先河。
真元修真法,浩瀚弥多。十年间,普传于社会的计有:
《太乙元明功》
《小炼形》
《服气餐霞》
《灵台密注》
《五行神遁》
《太乙混元球》
《寒山七式》
《玉环桩》
《罗天养真桩》
《九龙环》
《内景存真密隐》
《白鹤真人飞鸣图》
《太乙三才桩》
《大炼形八式》
《如意太极》
《九转八盘游龙掌》
《碧罗游仙卧功七式》
《神兵武库》
《剑法大全》
《太岁武星图》
《罗汉醉酒图》
《赤足八仙》
《武当内功部分》
《三昧印真》
《金甲统元功》
《太乙双虹桩》
《对阵演意》
《老子犀牛桩》
……
这些普传于社会的功法中,以源出于武当一脉者居多。此外,在门人弟子中另加普修的,计有“大字桩”、“太乙神功”,兵器则有“妃环杖”和“太乙袖金圈”。至于小范围传授或单独传授的属于密传内容的,亦在不少。其中除武当传承之外,尚有密宗雪山的脉传,其次昆仑、少林也有所传授。
十年中,普传的功法较多,难以纳为一编,故分为两册出之。首本为《真元宝笈》,次为《太乙金编》。
《真元宝笈》内分五章。首章为“国术泛真”,阐述传统功法之渊源,九脉合真之史实,一脉真谕之内涵。
二至四章为功法篇,系将十年普传的部分功法,作为武学修真之首批,披露于世。除功法外,其源流、谱文、注释、武技演化等均详载于内,以臻全貌,以证正宗。
第五章为文卷篇。内中将五百年前之故物,略选一二,供今人参真。这些当年的真作遗痕,其古拙的天姿,映现出前人的神韵天真。如“元真总谱”为真元一脉嫡传之总谱,内涵演真之次第。“蟾月神光真图序”表达此武当绝顶柔功之本源。“少林惊绝谱文四篇”(少林真传法谛老祖飞龙派神授概谱谱文;少林密传精绝洗髓金经升阳震动三界玄天大法等),为断代五百年之少林密谱,从中可见少林绝顶神功之神彩……。通过对这些封真故物之阅读与课颂,会使人感到前人的灵光真慧在闪烁,于共振之中而使心灵得到灵犀之传,此即其最珍贵之价值。此章尚有部分今文,如“中日神秘学与科学研讨会”上作者之论文等。
《真元宝笈》中功法篇所介绍的功法,系古来贤侠剑道修真有成之法,武林脉血之真晶,从中亦可领略传统脉学中的诸宗次第。书中各法均含有次第,均可次第而上,而非苟止于一层境地。今略作介绍,以飧读者。
小炼形功。形乃人之体魄,炼为改变身心之过程。炼形乃通过特定的方式,使身心体魄得到应有的改善。小炼形,源于古代的导引术。其针对性很强,它通过局部合理、有节奏的运动,来打通练功过程中较难畅通的经脉穴道。然后进行局部的气机循环、导引,使练功者短时间内能尽快调正气机,进入正常运转。因而对日常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具有一定疗效。练功者通过炼形导引,为内功运转、武技演化以及其后习练的诸种功夫奠定基础。
小炼形,一般多因其为筑基功而未予充分重视。殊不知,法贵精良,功亦要精专。炼形之术虽属小乘,而配合坐法,可以转入坐定,亦宗为大乘。大道深浅同源,炼形亦是如此。随炼功之深化,一如其它之脉传,亦分九种次第修持,均各具功谱、口诀,终而与武法参真,与大易齐准。
小炼形之九第玄功,属炼形修真之密谛。就常人健身而言,仅习炼到“运转自如”和“潜气内行”头两个次第,就已经够用了。第三、四次第,系武功丹法的专修。第五、六次第是精修之开始。最后三个次第属最后的归一修持。但作为一门学问,在《真元宝笈》中均作了完整的交待。
太乙元明功。自远古之钻木取火,其后之种种自然界的能源开发与利用,直至近代对核能的利用,均说明宇宙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能源,可以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但宇宙中的能量是否也可用于改善人类本身?
这一问题,古人已作了回答。古人在这方面已经集有大成,早已找到宇宙能量的采集和利用之法,且已形成了传统的种种行功,纳而成为修真之捷径。
古人云,人博宇宙天地阴阳二气而剖产生命。是故,人与宇宙息息相关。人由于后天生活中元气的耗散,机能也随之衰退,成为五漏之躯。而宇宙中可供采集利用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以种种形式遍布着大千世界。古人历经岁月,遂寻找到可索取宇宙能量、有益的元素、信息,以补充、调整、完善自身,以返回纯阳之体的方法,并将之纳为修真中一个重要方面。其功法之要者,有“服气餐霞”……。而太乙元明功亦为其中之佼佼者。
太乙元明功,系古传之“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法”,源于真宗密轮,是诸种法缘大乘必备之基础。它是以自身之元气作为基础,取天地寰宇的自然真气,来培育自我身中的元阳正气。它以宣和气血、平秘阴阳、开通脉道、分经流注为机理,通过采天地、日月、水火等大自然中有利于人体的元素,来补充人体中由于耗散而缺少的部分。系用补法来平衡肌体。
太乙元明功的习修分三个层次。第一,通过元明八式行功,采纳天真地秀的阴阳二气,使体内元气充实。第二,产生灵动,进入内有其真,外示玄形的内外竟发,势必翻腾阶段。这是在元明八式行功基础上,包含了大炼形、太乙混元球和游桩等内容。第三,动静无碍,万法归真,动静专修阶段。诸种行功皆在此生化。
元明八式是健身祛病,以利身心之修真部分功法,太乙元明功之高层次内容,尚待后续。
太乙混元球。古传之“太乙混元功”,是以球体为运动的修持方法,又称之为“太乙混元球”。通过“外展真行、内存真元”的内外双修、性命同证而使身心受益。
太乙混元球是武当宗传的主要脉持功夫,上乘精选法门。以团炼元气为基础,炼神为用,为修真过程中炼气充形的修持阶段,系将武功、气功、内功融为一体,其特点为:
采气充形,筑基补元。
真元俱足,神形如一。
内有其质,外展真形。
聚气生形,演化先天。
太乙混元球的形成,是体内的真元之气得以高度凝集,而形成“有象之形”的行功。是以桩功、动功来完成“有形之象”的“球体”锻炼过程,是修真阶段的“外功”体现,是武功的演化。
寓于行功中的“内功”,是其中的专修层次,待内功运于自身而后,再重习炼动功,则有一番新次第之揭示。复而结合桩法施于内功,方可以展现“太乙混元球”之全貌。
玉环桩。相传内功丹道,分为乾坤两类。经典书卷中多有男子结丹之作,绝少见女子炼丹之说。而过去社会不同,男子炼功普及,女子炼功则多于密处,绝少见人。因之女子炼丹的外功更为稀绝。
玉环桩,原属坤丹外功,是女子修炼内丹的外形有象的功夫。即是在练外功的同时内功也随之“循经气化”,“功运太乙”,以期内丹的形成。其中蕴含着武技,结合丹力可发挥出威猛的降伏震摄力。玉环桩的内脉循经轨迹,适应女子身弱力小的特点,因此作为坤丹外功之密传隐在武林中,属于武当神功中惊绝的行藏。
玉环桩虽为坤丹之功,后来男子也通过玉环桩之专修,“返真正持”,而形成男子修学武功内丹的又一捷径。
原来男子系以武当的“缘法桩”作为专修标准。后来,不少习修之人由于后天色身虚弱,不能直入“武当太乙十三桩”之首桩修学。天地造物,阴阳而道。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互为互体。于是男子也通过玉环桩之专修而入门。从而玉环桩即非女子所独有。
玉环桩为行功走桩,自成体系,分为三阶段。第一,为行云流水的修持,以育纯阳之筑基。第二,为先天真力催动后天神形演为武技。武技演示,显示出“击舞双并”的高深层次,为内家功夫之精真处。第三,行功渐由动而复归于静,渐习坐法,于定中生慧。
白鹤真人飞鸣图。系古传的密持宗传,是武当真轮用来锻炼身心的上乘功法,是古人模仿白鹤飞鸣食宿的动作,结合内功武技之作。其特点为,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动作优雅。从强筋壮骨、调摄身心、内安五脏、外固百骸入手,合于古人:“深源定自闲中得,玄用还从乐处生”的意境。
正宗的传承中,亦非仅以动作而言功夫,更主要的是以理来通达神慧之境。《飞鸣图》的谱文是先贤的升华之作,极具特色。不仅体现出功力之高渺,反映了行功中的内景臻境,而且文字造诣极见高深。从其谱文,可窥见武林专修的全貌,概囊了诸宗法传的精修,可以析味各大宗派的行功次第。古人将《飞鸣图》推举为九脉合真中的主要功法。
《飞鸣图》的习修分为四个阶段。从简单的行气导脉、分经流注入手,进而真气内敛,武技演化。继之深习内功外运,罡风透体、劈空飞灵的高深阶段。最后为归宿功,是内功武技运化之高峰,是内功的颠顶归居。
其他尚有静功内容,介绍了入门筑基之法——太素炼形法。内有坐式六种:元明执印;坎离印;日月合机印;子午印;飞虎印;大力金刚印。卧功则有:金刚卧石三式;碧落游仙三式;神游八极二式;罗天养真一式。
另有,以天字桩、地字桩、人字桩为内容的三才桩。
总之,《真元宝笈》一书,确是一座贮满传统法乳之宝库,除可习得正宗功法外,尚有诸多道妙,有待于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