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〇
(2011-09-05 19:31:26)
标签:
经营方程中国解三国水浒文化密码循环史观 |
分类: 经营方程中国解 |
我们曾在前文中提及制度崩溃或者说变化的必然性,其实一种制度有效存在所需要的环境往往是复杂的,现实中我们无法避免环境的变化,或者说制度有效存在就意味着会对自身所在的环境产生影响,而能产生影响也正是我们需要制度的原因所在。当然,任何设计合理的制度就如同设计合理的软件一样,需要有处理一定变化或者说是差错的能力,但当变化或差错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软件与硬件平台及在同一硬件平台运行的其他软件的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越了软件的容错能力,死机总是难免的。当然,死机后可以重启,甚至重装系统,这意味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类似的道理,在人自身的医疗保健上,古老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云“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又云“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人生的医疗保健上,这则合于道家庄子“方生方死”的理念,出生(落地)那一天,就是死亡开始那一天。我们为新生的孩子办满月酒,庆祝的是一个孩子人生的开始,而这个刚开始人生的孩子,有一个月的人生已经死亡了。
人身医疗保健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也罢,人生医疗保健的“方生方死”也好,背后都是阴阳气运交融消长的理念,而神秘的中国传统标识太极图中,分别代表阴阳的两半图形的中心,亦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象征着阴阳轮转循环之理。
提及太极,自然就要说到《易经》。事实上,阴阳气运交融消长,天象世相循环往复的道理本是《易经》学问的精髓之一,而中国文化中的诸多道理都和《易经》息息相关。《易经》其实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我们,比如我们常说的“乱七八糟”一词就源自《易经》,出自《易经》卦象中的游魂卦与归魂卦。虚拟故事中,《易经》总是代表着智慧,著名的三国赤壁大战借东风桥段,诸葛亮设计用来借东风的祭坛就有着按八卦所做的布置,而在京剧脸谱中,如果一个人的额上画了太极图,则表示这是个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智者。现实历史中,年近半百开始研读《易经》的孔子感叹“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感慨上天假如能多赐予自己一些时间去钻研《易经》,就能避免人生的过失。
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神秘深邃的《易经》究竟讲的是什么呢?
现在《易经》学问往往被用来卜卦算命,这倒也不错,占卜本是《易经》的重要用途之一,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进入,探秘《易经》的玄机。
占卜之道最早渊源之一是对宇宙天象的观察,而中国占卜学问中重要的原则就是“常则不占,变则占”,也就是说日常频繁出现的天象往往在占卜上意义有限,而不常出现的天象,则意义重大。
占卜关注的是“变”,其实《易经》学问的精髓也就在于一个“易”字,《易经》学问认为世间万物万事,诸般天象世相都是在变易之中的,西方近代科学提出的所谓动是永恒的观点,早蕴含在古老的中国《易经》中。甚至《易经》自身也是在不断变易当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现在我们谈到《易经》,往往又将《易经》称为《周易》。之所以叫《周易》,是因为现在流传的《易经》相传是被整理过的,是被封神演义第一男配角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整理过的。而早在周文王时代之前,还流传着至少两种版本的《易经》,一种传说出自上古神农时代,称为《连山易》,另一种则传说出自黄帝时代,称为《归藏易》。众说周知,《易经》的核心是八卦,八卦也就是“乾、坤、离、坎、艮、兑、巽、震”八种卦象,所谓“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艮为山、兑为泽,巽为风、震为雷”,以八卦演化出八八六十四卦,推演世间万事万物。相传《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区别就在于起始卦象不同,《连山易》以艮卦起始,《归藏易》以坤卦起始,《周易》以乾卦起始,由此后面的推演也就随之而变,各有奥妙了。可惜“连山”、“归藏”二易失传已久,现在也只有从《三字经》的“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的只言片语中寻觅一点踪迹了。
事实上,即便是如今尚流传于世的《周易》,能窥其中奥妙的人也已不多了。唉,咱中国的道理再好,如今毕竟不是主流啊!但前面“财富守恒定律”一章里说过“许多道理不是你不当回事就不是事的”。许多现代世界的高精尖科技问题,说到底都可按咱《易经》的道理解析。比如现在时髦的克隆技术,许多不明《易经》道理的人往往很是推崇,以为连续一代代克隆下去,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比如克隆自己的器官,以旧换新,岂不是可以常换常新,长生不老?其实,《易经》告诉我们,变易总是难免的,一代代连续克隆,必然会出现变异,想将人生化为永恒,超越时空,恐怕很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我非故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感慨未能被上天多赐予一些时间去钻研《易经》,以避免人生过失的孔子吟咏着逝者如斯的惆怅,在川上仰望苍穹苦苦追问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的变易中,人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