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来源:解放军报
军人永远在受阅 党员一生站排头
■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二级军士长 蒋大力
今年,我的阅兵相册里又多了一张照片。拍摄地点在朱日和,背景是观礼台上“1927-2017”几个鲜红的大字,我站在阅兵方队第4排左数第5的位置。这是我第4次驾驶基准车参加阅兵。
1999年,还是志愿兵的我第一次入选参加国庆阅兵。那时候,阅兵村的条件相对艰苦,夏天住板房热得睡不着,第二天还要进行高强度训练,太阳暴晒下,驾驶室里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每次训练完全身都湿透。因为训练刻苦,我被批准火线入党。
记得第一次驾驶装备通过天安门那一刻,我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想着“标齐、标齐”。过了天安门才发现,原来广场上来了那么多老百姓,有个人很醒目,一直用力地挥舞着五星红旗,那场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抗战胜利日阅兵,我又一次报名参加。受领任务前,有人质疑我:“你年纪也不小了,阅兵训练强度那么高,你受得了吗?”我没回答他,我知道作为一名党员,咱的位置永远是排头!
就这样,我成了空军参阅地面装备方队中年龄最大、驾龄最长的驾驶员。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训练,对我来说就像一场艰难的跋涉。驾驶车辆行进过程中,一边要保持端正坐姿,一边要兼顾骑线、等速、标齐,注意力高度集中,3个月下来我瘦了20斤。
一转眼,距离第一次参阅已经过去18年,我也从新兵变成了老班长。变的是年龄和岗位,不变的是自己永当先锋的初心。有人问我,4次参阅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腿伤”。1999年国庆阅兵,为了入选正式受阅人员行列,我既练驾驶又站军姿,过度劳累致使左膝关节损伤;2009年国庆阅兵,为了成为受阅基准车驾驶员,我努力克服年龄大、体能弱的劣势,苦练体能导致左膝十字韧带撕裂;今年,我带着腿上的“荣誉勋章”再次受阅。
坐在驾驶室,4次阅兵,电视转播里虽然找不到我的身影,但“零误差”就是我最精彩的亮相。不管40岁还是50岁,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永远干在前冲在前,永远当先锋打头阵,假如组织再给我机会,我还愿意第5次、第6次走上阅兵场!
(杨嘉奇、高思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