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储能找中关村,军方凭啥相信它?

(2017-09-16 08:03:05)
标签:

杂谈

​来源:解放军报

从过去电子一条街,发展到现在拥有约2万家高科技企业、190多个地块组成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之路令世界瞠目!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前夕,记者踏访中关村,回眸它的发展之路,备感振奋,也更加充满信心。2010年以来,中关村充分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军民融合之路。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

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png/site351/20170916/18037333a96f1b26a75f12.png

中关村排兵布阵大棋局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问”“四答”悟发展

■蒲云龙 中国国防报记者 魏宏涛

明年,中关村30岁啦!

2016年,中关村总收入已达惊人的4.6万亿元人民币。从过去电子一条街,发展到现在拥有约2万家高科技企业、190多个地块组成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之路令世界瞠目!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前夕,我们踏访中关村,回眸它的发展之路,备感振奋,也更加充满信心。2010年以来,中关村充分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军民融合之路。

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70916/18037333a96f1b26a80414.jpg

一问:这里为啥这么牛?

持续刷新的“荣誉墙”

在中关村先行先试“荣誉墙”上,有这样浓浓数笔:第一个高科技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先行先试已经融入了园区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军民融合的先行先试,2010年就已经开始。

早在2010年,中关村人就开始思考:如何将政府物资采购向军方拓展?怎样帮助企业拓展军品市场?

探索实践带来工作机制的突破。2012年,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正式成立,中关村的军民融合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当时全国独此一家,兄弟省份当时称他们是“全国第一处”。一年后,中关村创新平台正式成立,军民融合创新工作组又成为平台最年轻的工作组。

敢于突破,才有收获。试水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建设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征集需求举办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中关村每做一件事,都要先行先试,这是中关村的口号。”这既推动了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而今,中关村人想的更多的是:怎样将中关村海量级别的IT人才服务于国防军队建设,打赢未来空天信息化战争?如何整合园区科研院所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创新驱动战略,就是中关村的一个根。中关村人认为,中关村的军民融合要坚持示范引领,必须给这个根常施肥、施好肥。

二问:军方凭啥相信它?

联盟的“实力”灌满水缸

军民融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前几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关村管委会领导的回答是信任。“当军方或军工集团对民营企业的优势和能力还抱有怀疑态度时,是不会看你的产品或技术的。”而现在,中关村日益活跃的联盟已经帮助军地双方解决了很多难题,其中就包括信任。

“2013年军方要做储能,我们就联系中关村储能联盟,储能联盟对整个中关村、全国乃至全球的储能产业情况非常了解,成员企业实力代表着行业水准。联盟理事长是行业领军人物,熟悉行业情况。最后找了18家,分5个不同类型,让我们来挑,我们感到特别满意。”军方一位代表介绍。

“联盟解决了信任问题,联盟是一个团体,我这个企业不在,那个企业在,这个企业不好,那个企业好。它总是在这里面。”有人把联盟比作一个水缸,企业就像水缸里的水,一瓢一瓢放在里面,你这一瓢没了,另一瓢还在里面,水缸里的水始终保存着,代表着中关村乃至国家在这个行业的最高水平。

联盟就像纽带,搭建起军民之间信任的桥梁。军方顾虑消除了,优势民企的机会越来越多。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让联盟找准了发展方向。“中关村的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了300多家,空天信息、物联网、机器人……这些联盟很多都因军民融合而大放异彩,为军民融合而各展其长。”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季会现说,在未来中关村军民融合的版图上,一个个联盟必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70916/18037333a96f1b26a82b15.jpg

三问:企业为啥都说好?

最不像“政府”的政府

中关村管委会,被誉为“最不像‘政府’的政府”。为啥?企业赞誉它,最常用的一个高频词是:服务。

杨成功创立芯盾之初,被自称来自中关村的“熟人”忽悠到北京一家创业孵化基地。结果,只得到一个免费的房号注册公司。中关村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一次调研中得知杨成功的经历后,便主动联系,帮助他克服一系列困难,将企业迁到中关村房山园。如今,这家叫作芯盾的企业作为“民参军”优势企业,已经获得军方高度认可。谈到中关村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杨成功坦言:“来到中关村之后,良好的服务解决了发展难题,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顺了!”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人员对服务的定义中,“互动”两个字占据格外重的分量。“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我们认为,仅仅服务还是不够的,要真正做好军民融合更要学会互动。”他认为,在中关村“调研、规划、统筹、协调、督办、服务”职能中,最终还是要落在“服务”两个字上。

政府和企业之间有一个专门的微信群,每当有军民融合重要政策发布,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处长张晓明都会及时转发到群里,企业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提问。北摩高科董事长王淑敏告诉记者:“在政策发布上,中关村管委会真的非常及时。”

良好服务赢得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吸引了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无形中也发现、培育了许多优势“民参军”企业。在这个被企业冠以“最不像政府的政府”互动服务模式下,中关村的军民融合实践悄然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各地竞相学习的标杆。

四问:创新发展朝向哪?

“投石问路”的挑战赛

进入9月份,北京市海淀区裕惠大厦C座6层格外忙碌。大家正在为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暨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启动仪式,做最后的准备。挑战赛是中关村和众多企业商定的一个最新动作,在业内人士看来,颇具“投石问路”的意味。

但这个“石头”显然跟别家的不一样。“一般比赛,都是把已有的技术产品拿过来,都是PK型的。我们要做的,是从无到有的,征集需求都是军方有需求、地方暂时还解决不了的,或者‘民参军’从事国防装备预研中碰到的一些难题,直接抛出来让军地双方的‘高人’解决,我们的目标不是争夺冠军,而是挖掘需求,解决问题!”有关领导说。

在这个过程中,挑战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军地双方的普遍需求,反射出军地双方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挑战面前,企业积极性陡增。一些企业家感叹:憋了多少年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管委会找人帮我们解决,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

未来,举办“挑战赛”将成为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工作组的日常工作,“政府是一个领路人,主要就是探路子,路子走对了,就交给市场去做。我们今后将鼓励行业协会干这事儿,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三十而立。30年间,中关村,从当初的电子信息一条街,到现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果翻开半个甲子时光,中关村上半场足够精彩,下半场因为创新驱动发展与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的同步登场,更加令人充满了遐想和期待。

http://www.81.cn/jmywyl/attachement/jpg/site351/20170916/18037333a96f1b26a7911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