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记事:金牌造血师“刘永春

(2016-11-23 00:49:40)
标签:

杂谈

​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我国唯一一座发射高轨航天器的中心,执行的航天发射任务,占中国航天发射总数的40%多。初冬,记者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访了一群默默奉献在航天发射任务的幕后英雄。第一站走近某技术勤务保障单位,一起认识一位《金牌“造血师”刘永春》的故事。

  人物小传:

  刘永春,江苏连云港人,1975年1月出生,任制氮制氧系统指挥员。

  六十一甲子,中国探索太空的“长征”已经飞行了241次,西昌发射场区作为后起之秀,已突破百次发射任务。

  “10、9、8、7……点火!”当时间承载着西昌航天人的百次梦想来到2016年11月22日这一天时,在发射现场见证这一伟大壮举的人们,用热烈的掌声为西昌航天人点赞加冕。

  远离发射场区,一位在岗23年的制氮制氧岗位操作手刘永春到仍在开机生产的厂房外,远远地凝望着划破夜空的那道亮光,脸上流露着自豪的神情。

刘永春和同事们对照图纸检查设备

​  23年里,刘永春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劲头,自学《压缩机技术》《氮氧生产原理及提纯技术》等专业书籍,练成了单位的技术大拿、教员、带班员。

  航天发射是项高风险的活动,危险的考验无处不在,也是航天人必须直面的挑战。在一次液氮液氧生产任务中,空分塔管路突然泄漏,氮氧生产被迫中途停机。此时距离发射日已不足十天,可液氮液氧的生产任务还没有完成,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地提供燃料,发射任务一定会错过最佳窗口发射期。

  在航天人眼里似乎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当务之急是要打开空分塔,卸出塔内的珠光砂,对塔内管道进行全面排查检修,这是一个最好的也是最愚笨的办法。珠光砂无毒易流动,极易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对眼、鼻、呼吸道、肺等器官的刺激性极强;空分塔内存有大量燃料,一点点火花甚至温度变化,就会引起火灾,诱发事故。

每次氮氧生产任务开机前,刘永春总会和同事们一起检查设备,确认仪表数据正常

​  刘永春是主操作手,他再次担起了排除故障的责任,这是他们几十年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险情,同事们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和自信,但又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好跟着他去准备着装。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打响了。1000余立方米的珠光砂安全卸出后,在空气流通性较差的厂房里,颗颗珠光砂如同长了眼睛,不断钻进人的喉咙、眼睛、鼻子、耳朵,眼泪流个不止,汗水淌个不停,没过多久衣衫就被打湿了。经过整整20个小时的不间断清理,珠光砂终于悉数运离场房,而刘永春扑通一声累倒在了现场。

任务开机后,每隔一个小时,刘永春就会认真把管路检查一次,练就了一身本领。

​  事后,妻子问他:“你当时就真的不害怕吗?”刘永春说:“怎么不怕,当了那么多年主操作手我比谁都清楚当时的危险。可我更怕影响任务进程!”

  2011年航天发射任务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试验任务期,任务最短间隔只有15天,液氮液氧生产任务压力巨大。年底,全年发射任务只剩最后一役,能不能实现连战连捷的目标在此一举,谁都不敢松懈半步。外星任务国际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事关中国航天走向世界,事关国家外交。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液氮液氧生产任务稳步推进之时,担任指挥员的刘永春腹部疼痛愈发严重。周末,他独自去了一趟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得了严重的胆结石。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瞒着家人、瞒着同事,藏起病历,坚持在生产一线长达18天,直到任务完成才向队里请假,前去手术。

多年以来,刘永春养成了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  23年的不忘初心,刘永春带着献身航天的目标继续前进。完成任务、爱护装备、帮带队伍、保护自己,这是他心里的排序。为了不错过每一次任务,他把假期推了再推,他说“为了这个目标,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