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373
  • 关注人气:4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7年的“变”与“不变”

(2016-10-26 19:00:43)
标签:

杂谈

​37年的“变”与“不变”

——感受东海舰队某侦测船大队海测兵执行苏北浅滩测量任务的强军风采

苏北浅滩,曾是一片面积超过4000平方公里的海洋测绘空白区,国外专家断言此处为“不测之地”。以往,由于没有完整的海图,舰艇经过这片危险海域不得不绕道而行,可以说,苏北浅滩的测定,事关舰艇航行安全,事关中韩海上划界,事关整个苏北滩涂区域的综合开发利用,事关未来海战场建设。

1979年,东海舰队某侦测船大队海测兵们历时2年,凭着上万组精确测量数据,摸清了苏北海区的地理变化和海潮特征,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海区无海图的空白,打破了外国专家“不测之地”的论断,尤其是期间发现的苏北大陆沿伸部分五条沙,为具体测定大陆架、扩大海洋领土打下了基础。

如今,时隔37年,该大队专业测量部队再次扛起出测大旗,前往这片“故土”,测量修正浅滩数据,经天测海绘制新的“蓝色国土”。让我们随着海测兵跋涉的足迹,一起寻找内心深处那一抹拨动心弦的感动,共同感受这37年来他们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浅滩的地貌,不变的是环境之恶劣

37年来,苏北浅滩的地貌发生很大变化,“不测之地”外围渐渐形成了一道道新的滩涂淤积,现有的海图数据与实际情况已严重不符,不少航段甚至“上个月还能航行,这个月就可能堵塞”,已逐渐演变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拦路虎”。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与之相对应的,苏北浅滩“脾气”之差却一点没变:涨潮时,汹涌的海水追着人跑;退潮时,滩涂向海延伸数十公里。潮差大、梅雨多、滩涂广、潮汐怪,风大流急、骄阳炙烤、一望无际,遍布着深浅不一的芦苇荡、淤泥滩、沼泽地,异常凶险。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驻地经济水平在提高,不变的是官兵生活条件仍艰苦

与37年前相比,如今的“不测之地”所在地已然呈现出一片经济建设的繁荣景象:农家乐、海鲜馆、鳞次栉比的客栈、民宅,还有海风和煦的林间小道、垂钓俱乐部以及麋鹿保护区。但这些都与海测兵们无关。

​37年的“变”与“不变”

​受出测环境限制,官兵们仿佛与驻地隔绝,仍过着与大海为邻、与蚊蝇相伴、枕涛声而睡、吃酱油泡饭、喝咸盐兑水、打手电筒记录数据的日子。有个验潮站在不足0.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岛上没有居民,官兵们就住在几座附近村民为放养山羊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平时用的淡水、主副食品全靠一周一次的补给。晚风寒冷刺骨、潮气湿热侵人,他们只能席草而卧、和衣而眠。条件之艰苦非身临其境难以体会。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手中“武器”,不变的是战斗标准

37年前,大钢管充作验潮标尺,甚高频、自创手语充作短途通信手段。如今,甚高频通信被手机或手持GPS替代,费时费力的人工算法被具备超强数据计算和处理能力的软件替代,对讲机、定位仪、救生衣等“家伙”不断更新换代。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尽管测量设备愈加先进,作业流程大大精简,但海测兵们测量的标准却始终不变,坚持实时动态监控,各项数据更新更加频繁、更加科学。在广阔的滩涂上,时常能够看见他们背着水壶、拿着仪器设备出测。一路上,他们登礁石、攀灯塔、趟泥潭,工作量数十倍于以往,用实际行动确保每组数据精益求精。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测量技术,不变的是作业方式

37年前,由于缺少技术和仪器装备,海测兵们腰拴绳索、身背木板,采用“插杆立尺、肩挑背扛、手算笔绘”的原始方法在泥滩沼泽中艰难跋涉。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如今,海测兵的作业手段正在向激光扫描测量、无人测量、航拍测量、GPS动态后处理等技术挺近。但由于浅滩环境恶劣,一些新仪器适用性不强,一些新技术应用不成熟,一些地方仍只能靠原始测量手段。他们一身水、一身泥、一身汗,穿荒野、跨泥潭、越沼泽,硬是用双腿一步一步丈量,无怨无悔奔波过往。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探亲休假方式,不变的是军人家国情怀

“一般任务部队都是官兵休假回家探亲,这里则是家属休假来测区看望。”该大队测量工程师缪世伟说。执行测量外业任务的海测兵们都是春去秋回,把一年最好的时光献给了测区。他们每年大半年都分散在偏远测区独立作业,休假只能安排在冬季,平时根本无暇照顾家庭。

如今,在上级党委机关的关心下,海测兵们的休假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但因时间紧、任务重,淳朴的水兵们仍是日复一日风餐露宿,自愿奔波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海岛险滩往返测量,每年在偏远测区坚持6个月以上。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海测兵从50后“换代”为95后,不变的是海测精神的传承赓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于海测兵,就是“明知滩有险,偏向险滩冲”。37年前,上级针对部队在苏北大浅滩会战中的突出表现,提炼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精神。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时光荏苒,岁月无痕。从50后到95后,曾经的海测兵都已老了,但海测精神却跨越了半个世纪,在历代水兵的骨子里流淌,逐渐凝练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的“四个特别”团队精神,并在新一代海测兵中发扬光大。

​37年的“变”与“不变”

​37年的“变”与“不变”

​( 作者:王亚林  杨新明  尹旭晓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