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华东政法大学依托选培办创新“军训育人模式”
■本报通讯员 姜 楠
“军训/学子的加油站/青春的磨刀石/昂首挺胸中/我们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9月上旬,华东政法大学为期两周的军训使3000余名大一新生用发自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军训的钟爱。
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华东政法大学始终把军训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近年探索出“以军魂育人为主线,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增强国防意识为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军训育人模式”。“创新军训模式,使国防教育贴近学生、植入校园文化,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大众化活动,利国利校利学生。”该校党委书记杜志淳教授如是说。
国防生当教官,向军训要综合效益
教官问题是困扰许多学校的难题。该校也曾面临过秋季新生入学恰逢部队外出驻训,部队难派出骨干等问题。在武警上海总队支持下,他们依托本校国防生选培办,成功探索出国防生具体承训,武警教官帮训新模式,既破解了“教官荒”难题,还丰富了军训内涵,在全校形成了向军训要综合效益的共识和举措。
为确保今年军训顺利进行,早在8月中旬,武警部队驻该校选培办就组织国防生集训,由武警上海总队训练基地教官对即将担任军训教官的86名国防生展开训练,在烈日酷暑下,对国防生们严抠细训,国防生们不怕吃苦,没有一个叫累,没有一个掉队。国防生陈艮军因为正步走摆臂时手总是抬不到位,就每天晚上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摆臂,最终他以优异成绩通过军训前的考核,军训中成为新生的“学长标杆”。
陈艮军军训的学生们坦言:“国防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本身就是校园的一道风景,加之他们年龄与我们相仿、成长经历与我们相似,相互沟通无障碍,我们更愿意感受这样的朋辈教育。”
从2008年开始,该校在让国防生担任新生军训教官之前,都要在部队的指导下,经过严格的上岗前培训,对队列动作,教学法等有关内容进行学习和考核,使组训国防生100%达到“四会”。据问卷调查显示,近年来,超过98%的国防生组训后,都成了新生眼中的“学长标杆”。
“对国防生而言,从大学生到‘准军人’、从受训者到施训者的角色转变,使其对军事指挥和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提高了军政素养,又坚定了献身国防的信念,实现了职业认同和军政训练的无缝对接。”该校选培办主任王大胜说,近两年来,毕业国防生都集体递交了“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艰苦地区去”的申请书,每年都有一大批国防生自愿分配到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边远艰苦地区任职。
将国防精神植入校园文化,让国防教育更贴近大学生
军政教育活动牵引,寓教于乐。该校根据《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法规,将军训内容定位为以队列、战术训练为主,辅之以消防演习、电影展播、军歌联赛等多形式的活动、重内涵的军政教育训练。军训间隙,开展讲英雄故事、唱革命歌曲、写爱国诗歌等活动;举办“前辈铸辉煌,我们怎么办”等主题班会,使大学生在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中不断增强国防意识;举办“军事文化节”,让国防生电声乐队、舞蹈队、合唱队巡回表演,强化爱军习武意识。
国防环境文化熏陶,强化感染力。走进训练场,头顶悬挂的是反映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标语,四周张贴着励志口号、立着国防公益广告等,于无声处感染着师生。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利用训练间隙开设国防知识讲座,通过宣传册、网络、广播文化信息平台等,宣传训练先进个人,传播国防精神。各学院和班,还专门设置自己的“国防教育园地”,吸引学生踊跃参与。
军训成果汇报表演,彰显活力。在每年军训结束前,学校都要隆重举行包括分列式、军体拳、战术等内容的军训成果汇报表演。“如果穿上军装,个个都是合格兵!”今年观摩的部队领导纷纷称赞道。形式年年一样,但类似的赞扬声却一年比一年多。
建立长效机制,使军训效果变成恒温
规范制度,促进军训整体推进。军训由校党委统一部署、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形成以学院为“块”,班为“点”的立体工作网络。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军事训练组协调会、教官评教评学、军训教员管理等制度,形成了面上有规划,点上有保障,系统完备的军训制度体系。同时成立以各军训连连长为主的检查小组,进行内务评比、板报评比、标兵评比,实行以“兵”训兵,充分调动各级训练的积极性。
规范流程,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到突出位置。学校除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军训的全过程,平时还结合建党、建军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大学生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五卅运动纪念馆等场所,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由校领导或请部队领导给全体军训新生进行一至二次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组织走进军营、警营,感受部队的纪律性、组织性,激励学生的爱国爱军信念。学校还通过介绍学校光荣的历史、坎坷历程及展望未来发展,使新生领会深刻“笃行致知,明德崇法”校训含义,感受华政精神,确立奋斗目标。“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到突出位置,使‘军训育人模式’与学校管理教育紧密结合,事半功倍!”校长何勤华教授说。
规范考评,激发工作活力。学校将“军训育人”作为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内容和先进单位及新生推优的重要指标,切实推动“军训育人”长效开展、创新开展,以期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促进学生全方面提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