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法严、信息散、文化差异大?中企出海自主做背调有多难!

2025-05-13 11:09:00
标签: 背景调查 人力资源 职场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然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人才依然是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降低雇佣风险、确保用人安全,背景调查(Background Check)逐渐成为出海企业在招聘海外员工时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较于在国内开展背景调查的流程成熟、信息相对集中,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人才背景调查工作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No.1

法律法规差异大,合规难度高

 

背景调查的第一大难点,在于法律制度的差异。

各国关于隐私权、数据保护和雇佣合规的法律各不相同,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员工背景的查询范围有严格限制,具体可看>>>如何确保境外背景调查合规?全球主要国家的法律解读

例如,在欧盟国家,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个人信息使用和传输标准,企业在收集候选人信息之前必须获得明确、自由和知情的同意,而且不能超出合法、正当、必要的范围。

在美国,不同州对于背景调查的合规标准也不一致,有些州禁止雇主在面试阶段询问犯罪记录,有些州则要求企业必须在候选人授权后才可开展信用调查。

对于不熟悉当地法律环境的中国企业而言,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踩雷”。

 

No.2

信息渠道分散,数据真实性难验证

在中国,背景调查往往可以通过教育部学信网、人社部社保系统、法院执行平台等权威渠道快速获取有效信息。而在海外,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权威性则参差不齐。

例如,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机构尚未建立完善的在线认证系统,学历信息往往只能通过人工联系学校或第三方认证机构确认,耗时久、效率低。

此外,一些国家的企业缺乏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离职证明、任职证明、绩效评价等资料缺失,给工作经历的核实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对于曾在中小企业工作或“灰色产业”任职的候选人,工作履历的可信度往往难以把控。

 

No.3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增加沟通成本

开展背景调查往往需要与候选人的前雇主、学校等进行交流,而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会显著增加沟通难度。以非洲、拉美等地区为例,当地多以法语、西班牙语或土著语言为主,若要单独聘请翻译人员,成本较高。

此外,不同国家对“诚信”的定义和社会共识不同,有些行为在中国可能属于重大失信,在当地却属于可以原谅的小过失。如何在文化之间找到平衡,是调查报告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No.4

候选人抗拒心理强,配合度不高

海外候选人对于背景调查的接受程度不一。

西方国家虽然普遍接受背景核查,但非常注重隐私保护;而一些文化传统浓厚的国家,如中东、东南亚部分地区,候选人可能将背景调查视为“不信任”或“侵犯个人空间”,从而产生排斥心理,甚至直接拒绝配合。

同时,部分国家的职业伦理标准与国内不同,部分雇主出于保护员工或“人情”因素,可能不愿配合调查,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影响判断。

 

No.5

出海人才风控

目前在中国,背景调查服务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但是部分海外供应商对中国企业缺乏了解,无法提供本地化建议和风险提示,更不清楚中企在用人上的特殊需求,导致报告实用性差、风险提示不全面,难以真正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八方锦程作为雇佣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拥有140多个国家的调查网络,为中企出海的人才招聘,守好最后一道防火线。

中企在全球化背景下布局海外市场,背景调查作为“用人风险防火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上述诸多难题,企业不能寄希望于“一劳永逸”,而应当从合规、体系、资源三方面入手,系统性地建设海外人才审查能力。

出海路上没有“标准答案”,但用人永远是第一步。只有看清风险,才能走得更远。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