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2011-07-31 23:17: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具有“二力平衡” 的认识(初中要求“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问题”)和已经学习了“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基础上展开的知识应用型教学材料。本节教材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所以这一节的学习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力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涉及到: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应用物理规律布列方程等的解题思路,这在今后学习过程中会经常用到,因此本节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因此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并能够尝试用来独立解决较简单问题。所以,本节课定位在试图体现“尝试教学”的基础上完成例题的教学,认识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提升学生对各种解决办法的认识,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考虑到学生还未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所以对平衡条件的认识要求知道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但对平衡方程的建立不严格要求按“F =ma”的形式建立和理解,只要求能按初中列二力平衡方程的形式建立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选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 学会正确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及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
● CAI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我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泸县五中,姓唐,大家姑且就叫我唐老师吧。今天很有幸,来到叙永二中。我记得叙永二中的前身是叙永师范吧?很巧,唐老师最初也是师范毕业,所以今天来到这儿,就象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一样,大家愿意把唐老师当作你们的“校友”吗?好,谢谢!希望大家今天能和我这个“校友”一起愉快地学习和讨论。上课!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
引入 部分 |
1、
2、
3、
4、
5、
6、 |
1、 2、两名学生上讲台完成实验。之后讨论交流。 3、思考,讨论,交流 4、讨论,形成共识 |
回忆知识 实验激趣 埋好“三力平衡”和“正交分解”的伏笔 认识的深入和数学工具的应用 |
新课 教学 |
7、
8、
9、 10、总结解题步骤。 11、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拓展例题。 12、引导认识例2:(1)明确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分析受力。(2)解法选择。(3)尝试正交分解解题。 (4)体会两种分解方法的优缺点 13、规范解答例2。 14、过渡:通过以上两个例题,同学们认识了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应用各种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大家还要灵活的应用。 15、回归生活,适当拓展(视情况确定是否加延伸1)。 |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分组交流 开展互评。认识错误并纠正错误。 尝试解决 总结:(1)多于三个力常用正交分解法。(2)斜面问题通常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建立坐标轴。 拓展视野,思考问题 |
在习题教学中体现“探究” 与“合作学习”。 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 体现“一题多变” 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示范解答 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 |
结束 部分 |
16、小结:(1)本节课知识和方法(2)学生学习情况 17、布置作业:(1)教材练习1.2.3 (2)学案剩余作业。 |
尝试总结。 完成作业。 |
突出方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元认知”。 |
【板书设计】
投影屏幕 |
一、三力平衡问题
1、规律:任意两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
有两力相互垂直,易构成直角三角形 |
(1)合成法
(2)分解法
(3)正交分解法
二、多力平衡问题
1、基本方法:正交分解法
2、例题:
【教学后记】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学案
【知能要点】
一、三力平衡问题
1、规律:任意两力的合力与第三力
2、基本方法:
(1)合成法——适用于
(2)分解法——适用于
(3)正交分解法——适用于
3、其他方法:
二、多力平衡问题
1、基本方法:
2、其他方法:
【例题精析】
· |
拓展2:在拓展1的基础上,若再减小绳长L,上述二力大小将如何变化
小结: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题2:物体A在水平力F1=400N的作用下,沿倾角θ=60°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物体A受的重力G=400N,求斜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和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A |
F1 |
60° |
延伸:如图所示,要将电线AO下悬挂的电灯向右挪动,一种办法就是用另一段一端固定在B点处绳子BO将电灯拉起。试想:(1)拉起后AO、BO与天花板所夹的角分别为∠1=30º, ∠2=60º,则AO、BO所受的拉力分别是电灯重力的多少倍?(2)若AO、BO所能承受的拉力均为F,那么电灯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少?(3)当保持∠1=30º时,要使 ∠2为多少度时,BO绳上产生的张力最小?
注意解题规范化。
F2 |
F1 |
F3 |
F4 |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某个物体在F1、F2、F3、F4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化,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 |
B |
O |
C |
|
2.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子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A是水平的,A、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
必定是OA
C.
必定是OC
3.如图所示,人站在岸上通过定滑轮用绳牵引小船,若水的阻力恒定不变,则在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
(
A. 绳的拉力不断增大
B. 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C.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D. 船受到的浮力减小
4.如图所示,悬挂在天花板下重60N的小球,在均匀的水平风力作用下偏离了竖直方向θ=30°角. 试求风对小球的作用力和绳子的拉力。
5.重为40N的物体与竖直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若用斜向上的推力F=50N托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牛?要使物体匀速滑动,推力的大小应变为多大?(sin37°=0.6,cos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