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哲学叔叔
哲学叔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15
  • 关注人气: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的故事:国家昏乱,有忠臣

(2019-01-28 21:51:21)
标签:

道德经

故事

老子

小马

哲学

分类: 哲学的故事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八章
注释:大道:指老子提倡的“道”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译文:大道荒废了,才出现仁义;六亲不和睦了,才出现孝慈;国家政治昏乱了,才出现忠臣。

尹喜说:“一般人都认为仁义、慈孝、忠臣好,可您老就偏认为它们不行,为什么啊?”老子说:“一般人眼睛只盯住仁义、慈孝、忠臣好的一面,而忽视它们不好的一面。为什么有仁义呢?那是因为世道混乱了,有太多的人背仁弃义了,所以统治者才提倡仁义,用仁义来约束人们;为什么有慈孝呢?那是因为亲戚不和睦了,父子兄弟打架了,所以统治者才提倡慈孝,用慈孝来劝导人们;为什么有忠臣呢?那是因为国家政治昏乱了,奸贼多了,所以统治者才需要忠臣来维护政权。可见,仁义、慈孝、忠臣都是在世道混乱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它们未必值得我们追求!这就是‘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的道理。”
小马说:“是啊,一般人都只认识到仁义、慈孝、忠臣表面上的好,而很难理解到您说的这些道理。有个故事说,有一次,魏文侯在曲阳开Party招待大夫们,大家脸红脖子粗喝得正痛快的时候,魏文侯突然放下酒杯,叹了口气说:‘唉,我为什么就没有像豫让那样的忠臣啊!’大夫骞重举起酒杯说:‘哇噻,哪有你这样说话的?该罚酒一杯!’魏文侯丈二摸不着头脑:‘为什么罚酒啊?刚才我说的不漂亮吗?’骞重说:‘俗话说,掌握自己寿夭祸福的父母,就没必要知道谁是孝子;掌握了治国规律的君主,就没必要知道谁是忠臣。如果国家治理得好了,也没有奸贼了,那还需要忠臣干嘛啊?豫让的国君虽然有豫让这样的忠臣,但最后还不是不得人心而被杀?这样的国君我看is nothing,远远比不上你咧!’ 魏文侯听了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啊,就是因为国家没治理好,所以才有像豫让这样的忠臣。这杯酒罚得值!’说完就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老子听了说:“对,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国家昏乱,有忠臣’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