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文纲
亲戚的公司(简称A公司)从事化工产品贸易,受制于资金量做得产品品种较单一,但由于与某化工供货厂商(也是一A股上市企业)有长年的友好关系,并且下游的销售对象也很稳定,因此A公司属于经营稳定,好年景大赚,坏年景也能保底的状态。前些年由于家族法人关系理不顺,引入了些外部股东,或者叫合伙人吧,共同经营。最近亲戚常抱怨,公司一直想把利润再投资扩大产品线,但是其他股东却不愿意,宁可每年的利润全部分红。亲戚说:另一家B公司,做了70多种化工产品,公司规模越搞越大,老板风光得很!
我说:你们公司如果是上市公司,那些股东简直可做股神了。公司虽小,但现金流稳定,每年的利润全部分红股东们可肥了!反观B公司,每年不断投入,资本开支大,可是利润率呢?做的都是重化工产品,周期性强,利润率低,遇到这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利润下降,又不分红,B公司的股东肯定叫苦。所谓的规模大,老板当然风光,但股东就未必了。
股票市场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经常不一致,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一书里把这种现象称为“代理成本”。企业管理者常常抑制不住要“干点事”的冲动,盲目加大资本开支,把本属于股东的钱投入到收益率低下的项目中,表面上看,其资产规模在扩大,但实际上的回报却不成比例。巴菲特也多次在其《致股东信》中讲述过这种不合理的情况。伯克希尔哈撒韦虽然不分红,但其名下的企业却都是现金牛的复利机器,这也造就了其这么多年20%以上的复合回报率。
如果能找到一家资本开支小,历史经营稳健,现金流稳定,且慷慨分红的企业,投资者把股利再投资,经年累月,就是股市的制胜之道。忘了高成长吧,慢些更好,因为那样股价才能更长的时间维持在低估值状态,更有利于投资者的股利再投资,在低价位积累更多的股份数。
除非作为管理者的你能创造巴菲特一样的回报率,否则,还是每年把属于我的现金分给我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