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时运动少,谨防“周末运动病”

(2016-08-25 17:00:27)
标签:

杂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 蔡谞

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上班族感觉疲累,平常很少运动,一闲下来也喜欢窝在家里。难得一时兴起想去运动,却没有想到运动背后还隐藏着危机。长期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偶尔剧烈运动,难免出现“周末运动病”,应该做好预防。


一、运动损伤常见症状


1、骨折


http://p2.pstatp.com/large/6522/2751140263


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一旦出现,在对受伤部位进行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发生骨折后,应首先对伤口做初步固定,再用担架或平木板固定患者送医院处理;

注意运送伤者过程中尽量不挪动骨折部位,如果您没有办法判断伤情,请尽量不要随意搬动患者,而是尽快联系急救人员

到医院后,要对医生准确详细描述自己的受伤过程、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等;

除了体格检查之外,还要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光、B超和核磁等。


2、肌肉及软组织损伤


http://p3.pstatp.com/large/6522/2751095964


运动中,肌肉急剧收缩或被过度牵拉,就容易造成肌肉拉伤。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前没有进行很好的舒展活动;

在剧烈活动时,腰背部的肌肉、大腿根部的肌肉容易发生撕裂伤,这类伤痛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这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冷处理;

肌肉拉伤之初,一定不要揉搓和热敷。


3、表皮外伤


http://p3.pstatp.com/large/6521/2735249605


在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莫过于皮肤表面的擦伤了,多发生于身体四肢部位;

如果发生擦伤部位较浅,清理后,用安尔碘等皮肤消毒药物擦拭或者用无菌纱布包扎即可;

如果伤口面积较大、较深,则需要到医院止血后缝合,并注射预防破伤风的药物。


4、韧带及关节损伤


http://p3.pstatp.com/large/6523/1965518658


韧带及关节损伤是由关节部位突然过度扭转、超出正常生理范围造成的,轻者造成韧带拉伤,重者造成韧带断裂或关节脱臼;

最易发生韧带及关节损伤的部位有膝关节、踝关节、腰椎以及腕掌部;

这种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的男性,他们喜欢运动,并且经常进行激烈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等,在对抗的的过程中易因碰撞或者弹跳而产生关节韧带扭伤,重者还会出现骨折。

造成运动损伤,很重要的原因是伤者在运动中的不良习惯和方式;由于自己没有健康合理地运动,在运动前准备工作没做好,运动中姿势不正确,运动后的恢复训练没做到位,最终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常出现损伤的运动形式


1、踢足球


http://p3.pstatp.com/large/6526/99388622


在踢足球过程中,身体半蹲踢球的动作,如果姿势不正确,发力不正确,很容易造成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这是运动损伤最常见的一种;


2、打篮球、羽毛球


http://p2.pstatp.com/large/6523/1965560068


打篮球、羽毛球等跳跃运动中,容易出现跟腱断裂;


3、打网球


http://p2.pstatp.com/large/6521/2735311354


“网球肘”的形成同样也是肌腱的损伤,在医学上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因为在扣球和挥拍的动作中,伸肌总腱受到牵拉,损伤局部的血管神经,形成疼痛感。


三、处理措施


http://p2.pstatp.com/large/6523/1965586865


急性损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然后局部冷敷

48小时后,可以使用温热毛巾热敷,并按摩受伤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

如果损伤较重,发生韧带撕裂或关节脱臼,应保持安静,尽量不要活动,及时到医院就诊。


蔡谞主任医师提示您:

平时锻炼机会少,周末突击训练,这就造成了“周末运动病”。很多年轻人,把一周的运动量都积压到周末,周末的超负荷的健身运动,使自己伤痕累累。这类人群平时运动量少,肌肉、肌腱相对休息比较多,就好像“温室中的花朵”都比较脆弱,如果猛然增加运动量,自然难以承受这样的猛烈袭击,必然会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平时坚持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非常重要,即使平时运动少,也要尽量避免节假日的突击运动,防止运动损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