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绿豆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绿豆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各种声音渐渐平复,回归社会的原来状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吃一堑,长一智。”从这个事件的教训中我们的确可以长一点智,不然的话,过不了多久,会不会再出现“萝卜”、“土豆”事件也未可知。
通过这件事我们究竟要长什么“智”?
第一,作为我们的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不能再仅仅依靠药片、刀片、巴氏消毒液和疫苗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了,要把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传播作为日常诊疗和防病工作的一部分,这个本来也是《医师法》中明确规定的医生的责任和义务,更何况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临床治疗措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在为病人诊治的过程中,不屑于、不愿意或不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那些假医生、假大师就会钻空子,乘机大行其道,胡说八道,对百姓造成严重的误导,贻误病情。
第二,作为媒体或新闻出版机构要认真履行健康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职能,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广大百姓理所当然相信其权威性和正确性,如果把关不严,传播不科学、不准确的健康信息,不但会降低媒体自身的社会公信度,更重要的是会贻误百姓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媒体在邀请医学专家开展健康讲座或开办健康栏目的时候,有必要事先了解一下:请的这个专家是否真的有资质,播出或登载的节目或栏目内容是否有科学根据、是否经过专家把关。
第三,作为公众个人,应该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基本医学常识,要有科学精神和基本的健康素养,有一些判断和分析的能力,避免被所谓的“大师”蒙骗而受害。绿豆是食物,而不是药,食物是为了增加营养和充饥的,而药是用来治病的,怎么绿豆就变成了药呢?我们什么时候也没看到中医院的医生开处方的时候给你开半斤绿豆吧。所谓的“食疗”,那个“疗”字是要加引号的,“食疗”的本来意思是采用调理饮食、合理营养的办法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康,与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根本就是两回事。
第四,国家应该加倍重视大众健康教育,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如果老百姓都没有起码的健康知识,哪来的防治疾病的力量。医疗工作的重点是治疗疾病,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解决少生病和不生病的问题。
第五,从政策和立法层面,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工作需要政策和制度规范,要规定有医学资质的人才能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健康传播活动的背容和信息要由健康教育的专业机构认证。
最后就是要澄清三个问题,一个是张悟本本身并不是医生,所以张悟本事件与中医是没有关系的,他只不过借用了中医的名义,进行了一次市场营销活动。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现在要考虑的不是中医的存废问题,而是如何大力发展真正的中医的问题,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伪中医、假中医,掩盖了真正的中医,损害了中医的声誉。
另外一个问题是卫生部门的监管,实际上,张悟本开业根本没有向卫生部门申请,更没有得到卫生部门的批准,而他自称也并非行医,只不过是提供咨询服务而已。如果因为这件事而指责卫生部门,多少有点勉强。至于说“张大师”所拥有的那么多专家头衔,也都是其自称而已。
第三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是全社会的责任,治理健康信息误导、治理坑蒙拐骗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都要做出自身的努力,不是卫生部门一家所能做到。重要的是,还要看到医疗卫生工作的主流,建国以来,经过各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平均期望寿命由35岁增加到当前的73岁、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与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相当。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即使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的妇幼保健人员就对你进行保健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看到的也是穿白大褂的;等你慢慢长大,有医疗卫生人员给你注射疫苗防止传染病对你的侵害;你生了病到医院,有医生为你24小时守候诊治;“非典”疫情爆发,有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地震发生了,有我们的医疗卫生人员冒死奔赴灾区治病救人......没有理由忘了这些为我们默默奉献的医疗卫生人员。
为了健康,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