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有哪些特点

(2009-10-18 21:58:00)
标签:

杂谈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Lang Schramm1907—1987)是是当代
传播学的创始人,被尊称为“传播学之父。他于1949年编撰出版
的《大众传播学》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
家等多学科专家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成为美国大学传播学专业普
遍采用的教科书。
施拉姆认为:
1.          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在获取或接到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后,要经过
译码者(记者)、释码者(编辑)和编码者()的加工和整理,从而变
成可以被传播出去的符号(讯息);
2.          受传者都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接受和传播该信息时会受到
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信息传播是双向循环的过程,每个成员既是传播
者也是受传者。
3.          信息在群体中的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解释或加工。
4.          大众传播的受传者在接到信息后,会给传播者发出反馈信息。
5.          每个受传者和传播者都扮演着译码、编码和释码的角色。

    虽然与传统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相比,施拉姆的传播模式有了突破,强调

了信息传播的双向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加工,受传者在接到讯息后

会对传播者产生反馈,但施拉姆的传播模式仍然属于线性传播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