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篇》

(2013-06-26 10:18:06)
标签:

杂谈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愲愲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庄子·天地篇》
      中国有句俗话,叫欲速则不达,体现出一种东方式的智慧和哲思。实际上,中国文化里是欣赏慢的,以至于提高效率的科技发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为“奇技淫巧”。而如今,我们吃饭有方便面、读书有速成班,连恋爱都忘不了快字当头:嫌约会时间长,那就整个千人大阅兵,嫌一对一效率低,那就走“人海战术”。快则快矣,却似乎有点矫枉过正了。
     有些东西是可以求快的,有些东西是不必求快的,比如艺术,从没有听说过一个艺术家的高下是靠产品数量判定的。恋爱亦如此,需要的是“心有灵犀”的缘分,而非千人相亲这样的批量生产、快速配给。一小时阅一千异性,记住尚且不易,更遑论去挑拣合适的人选。
     社会变化太快。当“人海战术”成为找对象事业的帮衬,其中不仅折射出爱情的异化,更反映出公众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奇技淫巧,典礼所禁”。对技术的拒绝这种观念源于道家,而后又由儒家所传承,几千年来一直沉淀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直到“五四”运动后“赛先生”被引入,历史才逐渐地被改写。
    智慧(指的是小聪明)不一定给人带来好处,或者说,它既可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导致灾难,而这种灾难往往是致命的。
    技术是智慧的结晶。技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扰和不安。这种困扰和不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既能做“善事”,也能做“恶事”,逐渐成了人自己不能控制的力量,它逐渐走向了原来目的的反面。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方面,技术会“玷污”人的心灵,也就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会打开人的欲望,从而远离天地大道。
    庄子主张要抛弃技术,即使有能够提高效率的技术也不应当去应用,因为对于技术的运用会破坏人心的淳朴和纯洁。人若追求机巧的机械,必会做机巧之事,做机巧之事,就会有机巧之心。有了机巧之心,人的心灵就不那么纯清了,人就容易进入急功近利的境地。而人心不纯洁,则天下也就不可能纯洁。因此,庄子并不是不知道机械给人带来的好处,但那些好处与所带来的坏处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好处只是些蝇头小利,而坏处却是根本性的,它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
   
      处在两千多年以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代的我们,对于庄子的这种预见更有着深切的体会。已经完全被科学技术所包围、从骨子里渗透着科学的我们,也许一时难以接受庄子的观点,但庄子的警告却是不能不听的。我们在享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它所带来的种种害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强化了人类的自大心理,似乎只要有了科学,这个世界就可以臣服在他的脚下,于是就有了种种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科学使人们相信:依靠我们的智慧、远见和共同行动,未来的命运将掌握在我们手中。人类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吗?如果还这么自信,也许人类的结局比65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还要可悲!
    这种自信是没有理由的。人类诚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的智慧并不足以控制自然,因为,无论科学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也无论人类有怎样的远见,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他的智慧都只是一种小智慧。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智慧不可能控制无限的宇宙。
    西方国家兴起的拆除水坝的运动,原因是它们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控制自然的结果,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森林消失,河流干涸,污水横流,气候失常。生态系统的破坏,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够恢复,而有些则是无法恢复的,如生物的灭绝。我们只知道计算经济的增长,但是在某些地方,这些经济收益远远抵不上生态的损失。
    再者,人类尚且连自己的行为都不能控制——如战争、杀伐、对自然的无限制开发等非理性的行为——怎么能谈得上控制自然呢?“征服自然”不过是一个狂妄的幻想罢了。庄子强调:“身之不能治,何暇治天下乎!”要治理天下,就必须先治理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尚且需要治理,哪有工夫治理天下呢!若自己的心不正,天下如何能正?而机械会使人心不正,故而不用。人心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人心的破坏是最根本的破坏。一旦人的心灵受到了污染,那么一切就都无可挽回了。那大地上的千疮百孔若不是人类心灵的伤痕又是什么呢?那荒凉并且疯狂扩展着的,并不是什么沙漠,而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
     大地不仅仅供给人们食品和农作物,它还是人类存在的依托,人们把大地看作自己生命的“母亲”,对它怀有无限的敬爱和虔诚。而现代技术则将这种敬爱和虔诚排除在人与大地的种种可能的相互关系之外,而只将“有用性”当作大地的唯一属性,大地不再是人类的母亲,而仅仅以农作物的提供者身份出现,人与大地的关系成为紧张对立的两极。
    现代文明的片面性、畸形化不仅严重阻碍着人及其社会的健全发展,而且己经对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造成了根本性的威胁。人类亟待自救。自救的前提是深刻反思现代文明的弊害,确立新的文明理念。奥尔利欧·佩奇指出:“现代人类掉进了自已不断取得的更加光辉灿烂的成就所设下的陷阱。这些成就掩盖着流沙,人越是向前迈进,就陷得越深。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知道现代人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已进入了恶性循环,是否能够在没顶之前作出最大努力而获得自拔。为了在自已创造的新条件下生存,现代人必须在文化方面来一个质的飞跃。”
      现代文明给人带来的伤害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伤害,它导致人自我的失落,普世价值观的崩溃,人文精神的枯竭。不同的国家间、宗教间、民族间、文化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是个人自我人格也存在矛盾分裂,这是当今文明的一个矛盾,是在精神深处困扰人们心灵的沉重隐疾。
摘自网络
评:一切产生的并影响人类至深的东西,都无法舍弃。问题的关键不是用不用,而是怎么用的。庄子的意思也未必就是不用,而是借此提醒人们,可以用机械,但不可以有机心。庄子怕人们用机械而迷于机械,所以警示人们要用心,不要用心机。庄子说过:物物而不物于物,我的理解就是:可以追求物,但不能迷于物,甚至将物和个人幸福划等号,这就是迷物,所谓的机心存于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