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评课
(2017-12-05 20:47:07)《早睡早起》评课
连云港市云山小学
今天,我有幸听了刘小妮老师执教的《早睡早起》一课,教学中刘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系列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体现了教育教学新理念。整节课层次清晰,设计巧妙,实效性强,使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处亮点:
1.紧扣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刘老师《早睡早起》这节课设计了以“风车”为主题的环节,就很好地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转化,体现了品德课程的活动性特点。
2.关注教学策略,突出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如刘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睡眠情况,课前跳出教材,设计了小调查,既为下一活动环节做好准备,又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关注学习方式,突出人文意识。
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学生的认知会出现冲突。教师要善于引导,而刘老师则多利用同学的事例来做交流学习,如“为什么我们班的小朋友也那么晚才睡?”引发学生思考,孩子们也说得兴致盎然。
然而,课堂教学总是充满遗憾的,教学的艺术就在于预设的精彩和生成的捕捉。我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设计不够精细。一堂好课一定是优质高效的。必须经过复杂、细腻、系统的准备,而在刘老师这节课中,每一环节的过渡,略显生硬,不够自然流畅,可以在每一环节的过渡语上,再多下点功夫。
2.教学设计没有突出正能量,关注教学内容的健康向上。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不早睡早起有什么坏处”,其实可以更多地关注“早睡早起有什么好处”,这样更益于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知识,学会早睡早起。
3.鼓励性评价运用不足。课堂中,刘教师关注到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却没能很好地做到多元化评价,个性化评价,扩大学生课堂参与面,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4.板书不够鲜明,对教学重难点的概括不够全面突出,对学生启示教育不足。
针对以上不足,我个人有这样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多元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生活知识,如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可以适度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感受学习乐趣。
2.注重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能够相信自我,认识自我,充分地展示自我。此外,若刘老师不善于表达,也可以通过眼神、表情、手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学习气氛的融洽。
3.板书设计要在兼顾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尽可能地做到鲜明,富有童趣,这样更益于学生接受本课所学知识。